我家北窗临街,马路对面就是一个垃圾中转站。当初看房时就曾有顾虑:会不会臭?会不会吵?那是夏天,我特意打开窗户闻了下,还真没什么异味。
入住这些年,除了偶尔几天睡懒觉时,被环卫车卸垃圾的响声吵醒而抱怨过之外,垃圾站的确没有给生活带来任何负面影响。有时在阳台上做家事,扭头就能看到环卫工人手持水管,一遍遍冲洗垃圾站里里外外的地面。
今年夏天的某一天,几个小伙子出现在垃圾站门口,带来了高脚扶梯和几个大桶。几个人往扶梯上一坐,左手纸右手刷,在蓝色的大门上涂抹了起来,勾画了半天,小伙子们走了,门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轮廓。第二天,小伙子们又来了,重复着前一天的动作,这回,大门上多了蓝天白云和茵茵绿草,五彩的花朵开得热闹。画作虽谈不上什么艺术美感,可看着让人舒心。又过了几个月,大门上的绿草地成真了,成捆成捆的人工草坪被搬上了垃圾站的房顶,一一铺开。
对居住环境高要求,是追求生活质量的一部分。所以,对垃圾站、电信基站、变电站,老百姓的态度一直很纠结——离我远点,但不许离得太远,最佳地点就是隔壁的小区。
最近,武汉要建造一座垃圾转运站,遭到了附近两个小区居民的强烈反对。据当地媒体报道,项目选址已经过公示,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环评正在进行中。
如此,若一切程序都合法合理,老百姓就是“无理取闹”?未必。单说严格走程序,看似规范,实则冷漠、缺乏人情味。而事情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有没有同理心?可曾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是否耐心倾听过他们的意愿?比如,对选址有疑问,那就拿出规范标准来;觉得公示不到位,那就再多听取意见;关注环评结果,那就把每一步进展及时告知居民;担心臭气和环境污染,那就公布效果图和设计标准……甚至于,可以计划在垃圾转运站旁边建造大型绿地或公园,弥补小区居民生活环境上的“损失”。
如果以上这些政府部门都做到了,部分居民仍旧不依不饶,那才真的是“无理取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