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布》是一部约旦电影,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也曾获得威尼斯影展地平线最佳导演奖。“希布”是狼的意思,所以,有人又将此片译为《沙漠小野狼》。
当然,这不是一部关于狼的电影,它的主角是个孩子。20世纪初,中东,希布和他的贝都因部落,生活在荒漠之中。一个英国军官和他的阿拉伯向导,请求引路去朝圣之路上一座水井旁,完成一件神秘任务。贝都因人有一个传统,只要客人到你帐篷里寻求帮助,必须施以援手。朝圣之路强盗出没,异常危险。侯赛因领路前往,弟弟希布相伴而行,危机四伏的旅途就此开始。英国人、向导、哥哥侯赛因,被敌人打死,而希布,遇到了杀死哥哥却负了伤的陌生人,他可能是强盗,也许是奥斯曼帝国的雇佣兵。在险恶环境下,希布和陌生人暂时走到一起,最后,为了哥哥,希布对陌生人举起了枪……
这是一部阿拉伯西部片,有着异域风采:沙漠风光、强盗、枪战、复仇……你可以看到贝都因人有着怎样的待客之道,他们是如何注重兄弟情义的;你也可以看到,当一个人受困于最难缠的敌人,但为了生存又需要敌人帮助时,会发生什么,这种关系会如何发展;你可以看到,火车开进沙漠,现代和传统的冲撞会怎样影响人的生存方式;你当然可以看到,现实环境一下子就将一个人彻底改变。导演纳吉·阿布·诺瓦这样说:“在贝都因文化里,狼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动物。它野心勃勃,令人心生敬畏,亦敌亦友。如果你的小名叫‘狼’,在贝都因文化里你已赢得了尊重,被承认是个果敢又敏捷、能实现不可思议壮举的人。狼的这种既是英雄也是恶棍,既令人胆寒又受人崇拜的模糊性深深吸引着我,因此我将主角命名为希布。既包含荣光,又透露出悲剧色彩。”希布一出场,是一个柔弱的小孩,看到水井里的血水和尸体,露出害怕的神情;遇到强盗开枪,捂起耳朵。可是,在电影的结尾,我们所看到的希布,完全是另一个模样,很显然,他变成了令人畏惧的狼。这里有勇敢、坚定和一往无前:在孤立无援中,一个人和饥饿、干渴、黑夜、恐惧、孤独作斗争;同时,这里也有凶狠、冷酷和背叛:仇恨令他双眼发红,对着既是仇人、又是恩人的陌生人,重重扣下手枪扳机。
希布和陌生人的交会、呼应、排斥、互动,是本片最出色的地方。希布遇见陌生人,是陌生人不省人事的时候,有许多次机会希布可以杀了陌生人报仇,只是等到最后,陌生人用英国人的财物和奥斯曼帝国军人换取钱币时,才动了手。导演所呈现的陌生人看起来还很善良:当希布饿的时候,他给他面包;他让希布骑上骆驼,一起寻找归途;他教希布辨别方向;在到达奥斯曼军队兵营时,他谎称希布是自己的儿子。陌生人对希布袒露心扉:“我家世世代代是朝圣者向导,可是火车一来,什么都给毁了,靠骆驼要走一个多月的路,坐‘铁驴’(指火车)只要一个星期就到了。”陌生人自称是“最后一个朝圣者向导”。这是个走南闯北的人,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希布会在他毫无防备之际,射出致命的子弹。
本片取景约旦,朝圣之路,被山岩、峡谷所围。导演说:“我想让希布和观众不断被群山环绕,我从不想让天地相交,就好像处在一座迷宫或森林一样。”但在电影末尾,我们看到一幅天地相交的图景,在有些悲壮的音乐中,骑着骆驼的希布走向镜头深处。成长起来的希布,会去到哪儿?像狼一样具有两面性的希布,又会怎样面对迅速变化而又日益严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