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一瓢水
聂腾飞的妈妈谈了几个小时,周柏根也没撒口。这事放在谁身上也不会撒口,自己的企业办得好好的,把它关掉跟别人办那看上去不大靠谱的快递公司,这不是等于扔下绸缎捡铺衬么?
见周柏根不肯加盟,聂腾飞的妈妈说:“你真的不去的话,就帮个忙。”“能帮到我肯定帮。孩子创业,做长辈的能帮点忙儿总归是好的么。”周柏根爽快地说。
周柏根第一次去聂家时就喜欢上了聂腾飞他们哥儿俩。那时,他们哥儿俩才十来岁,见到周柏根就跑过来,又是搬凳子,又是倒水的,很亲切。周柏根觉得这哥儿俩不仅聪明、懂事、上进,还很有头脑。
认识之后,聂腾飞他们哥儿俩偶尔会到周柏根家坐坐,聊聊天儿。有一年春节,在杭州商业职业技术学校读书的聂腾云去给周柏根拜年,两人聊到凌晨。
聂腾飞妈妈说,我已借到一万块,还差两万块。
别看周柏根一年赚20多万元,资金也很紧张,前几个月,他中了标,没钱投,从银行贷了5万元。在三个月前,他手头有了点儿钱,想先还银行2万块。对老实巴交的农民来说,欠银行的钱心里总不踏实,有时连觉都睡不稳。
谁知在去银行还钱的路上,周柏根把包丢了。包里有1.7万元现金和3000元的支票,还有财务章和个人名章。他沮丧地回到家,老婆一听他把包丢了,一下子就急了。上次在上海被骗后,老婆还安慰他一番。
“我家里有18000块,要不要再去银行取2000块?”周柏根豪爽地说。
他没跟老婆商量就答应了。
“18000就18000吧。”聂腾飞妈妈没让周柏根去取。
18000块钱太重要了,倘若没有它,也许聂腾飞就创办不了盛彤,没有盛彤就没有“三通一达”,没有桐庐农民快递,桐庐也就成不了中国快递之乡。
歌舞乡在20世纪90年代有多少钱流入快递,没有统计。不过有一点肯定的,除中通之外,申通、圆通、韵达的创始人,以及他们下边的加盟商、承包商的第一瓢“水”都是村民一家一户凑的。
1997年,快递还像灰蒙蒙的天空,看不到什么光亮,除申通等少有的几家快递公司之外,或惨淡经营,或赔得难以维持。邓德庚和哥哥要去金华建网点,需要8000元钱,他们的父母不知借了多少家才凑够。
2002年,圆通因资金匮乏难以维持时,张小娟的叔叔有心帮助却拿不出钱来,他就和两个哥哥一起从乡信用社贷款10万元,拿给了喻渭蛟。有了这笔钱,圆通才开通网络运输班车。圆通在低谷时,他从家乡赶到上海,把6个自营的网点管了起来,从而每天多收一两千元,这样圆通才渐然走出亏损,下边的加盟商和承包商才有了信心。
聚资能力是商人的首要素质,没有第一瓢水,看得再准的商机,再有把握的生意,再有前景的行当都等于零。让我们纳闷的是为什么在商贾富豪如云的都市借钱都比登天还难,人们宁肯送给你一笔小钱,也不肯借你一笔大钱,在偏僻贫穷的歌舞乡却能借得到钱?缘于山里人的淳朴善良,缘于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歌舞乡的村民穷却有志气,有骨气,有尊严。无论天井岭还是夏塘村、子胥村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们不占别人便宜,拒绝施舍。
像歌舞乡这样的村民借钱能赖账么,能不还么?倘若生意失败,他们就是砸锅卖铁也会还。
赖梅松说,他不论做木材生意,还是做中通快递,没从银行贷过一分钱。做木材生意时,遇到资金紧张,下边的员工就会主动借钱给他。员工每人都有几万积蓄,24个人就有100多万了。歌舞乡借款利息是两分,银行一年期的利息是9厘,赖梅松跟员工借钱只需要付1.2分的利息就可以了。有时应急,赖梅松也会跟邱飞翔借,打电话借10万元、20万元,马上就会送过来,从来不用打借条。做中通后,赖梅松和那几个股东都经常借钱给公司,而且一分利息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