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隆重纪念,同时宣示,牢记历史并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为了珍爱和平,是为了让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走和平发展道路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基本内涵是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同时以自身发展维护、促进世界和平及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和方针。把和平发展的思想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坚实构筑和平发展的内外保障,中国的和平外交也在实践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和平发展思想
理论创新引领未来
2013年初举行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同时还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种“战略思想”。
这些是对过往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引领。之所以说是一种总结,是因为这一战略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它最初是在进入21世纪后提出的,在措辞上经过了从“和平崛起”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表述转变。这一思想的确立,对中国对外战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认为,和平发展应成为各国共同的道路。文明文化可以传播,和平发展也可以传播。中国愿意同各国一道,促进全人类走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值得强调的是,和平是中国新领导层提出的全人类六大共同价值之首。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并作“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宣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要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
同样重要的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关系的思想和理论上又产生了创新性的成果,提出并阐发了“和谐共生”的理论论述。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要“实现多元共生、包容共进”。去年,习主席在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的贺词中,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稍后,又在会见“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时宣示,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推动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同世界各国建立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这些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走和平发展道路思想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平是和谐共生的前提,和谐共生是建基于和平而又在行为体间形成更为融洽、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状态,是和平基础上的升华。“和谐共生”的理论论述,必将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进一步发展深化,并获得国际认可和实践。
和平外交实践
“中国方案”频频亮相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彰显了和平这一首要价值,中国的和平外交也在实践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为和平解决重大热点问题积极提出“中国方案”。
中国参与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的全过程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伊核问题事关地区和平与安全以及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维护,也跟中国自身利益直接相关。但因其高度的复杂性,和谈过程几经反复和周折。当各方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常会转向中国寻求解决办法从而使和谈重归正轨。在伊核问题最终达成协议前的一年多里,中国在谈判艰难时刻多次提出建设性方案,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斡旋,又在谈判期限到来前数月间的谈判中提出了政治引领、相向而行、分步对等和一揽子解决四点主张。中国的这些建设性努力,为去年7月伊核问题协议的最终达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1月16日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开始执行后,习近平主席又成为首位访问伊朗的大国元首。
中国提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主张,推动重启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进程。中东国家叙利亚自2011年陷入动荡和战乱,迄今已近五年。据联合国统计,叙利亚危机已导致超过22万人丧生,650万人流离失所,难民如井喷般涌向周边国家和欧洲各国。持续战乱也导致了恐怖主义的严重滋生和外溢。危机在持续,而相关方面解决乏策。中国坚持认为,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是根本之道,主张开启平等、包容、开放的政治对话,通过对话谈判达成照顾各方关切的解决方案。在现实面前,这一主张受到了重视。去年10月底,有关各方终于就谈判解决叙危机达成共识,中国还具体拟议了“四步走”框架思路,就推动停火止暴、政治和解、加强反恐、战后重建等问题提出了中国的方案和主张。
中国致力于和平的外交,还体现在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为重启六方会谈不断积累共识,探索构建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积极有效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支持阿富汗的稳定与重建,推动阿富汗和解进程进入新阶段;向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提供多批人道主义援助,向南苏丹派出维和步兵营,宣布加入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等多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加速演变的世界格局,中国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一主线,聚焦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展示了大国风范,拓展了全球影响,强化了负责任形象,全方位外交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