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闹正月
王忠范
  王忠范

  东北乡间老家那地方有个老习俗,凡过六十六岁生日的老人,都要抢在农历正月初六庆寿,这叫正月初六六十六,顺顺顺,寿寿寿。本家老叔今年过六十六岁生日,我们这些家在城里的亲属纷纷提前回到老家。老叔说,都来了,就多住几天,咱村闹正月比过去还热闹呀。

  我想起儿时家乡的闹正月。那时候尽管贫穷,也要闹正月,图个喜气,有个奔头。正月里,大人小孩都穿新的吃好的,不打不骂,和和气气。正月初一吃新春饺子,正月初三吃送神饺子,正月初五吃破五饺子,正月初十吃土地生日饺子,正月十一吃“子婿日”姑爷节饺子,正月十五吃灯节饺子,正月二十六吃亲家聚头饺子。那年代最好吃的就是饺子,所以祖父说有饺子吃就是好日子。正月里办喜事的多,姑娘出嫁,小伙子娶媳妇,吹喇叭,放鞭炮,一片喜气洋洋。孩子们最乐意的是跟着大人坐胶轮马车去赶大集,买小小的花灯笼吃甜酸酸的冰糖葫芦看变戏法表演,特别开心有趣。

  如今的老家都是青瓦盖红砖墙的起脊大房,水泥道路连接起村里村外,村里以前的场院早就变成了小广场,这里每天都有闹正月活动。来此跳民族民间广场舞,老年人占大多数,老婶是领舞的,动作柔美优雅,引得一片掌声。扭大秧歌是一伙一伙的,谁都可以参加,只要踩上鼓点就行。我和孩子们也加入行列,飞闪花绢,舞动绸扇,场面欢快融融。而表演乡村锣鼓的都是青年,他们的锣鼓敲沸了小村的正月也敲热了人们迎春的心灵。

  正月里每当夜幕降临,路灯闪亮之时,家家的大红灯笼陆续悬挂起来,形成小村一道独特的风景。老叔告诉我,晚上闹正月的活动都在农民文化室里举办,有演讲会故事会,有歌舞比赛棋类比赛,最多的就是表演节目唱年戏了。我跟几位亲属一起来到文化活动室看年戏,只见这里灯火辉煌,飞扬着欢声笑语。三通锣鼓过后,大幕拉开,开演了。先是老段子、小节目,或说或唱,都有趣都逗乐子,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热烈鼓掌,兴奋得不可抑制了。接着上演正戏,是富有喜剧色彩两出独幕地方戏《老瓜头网上卖瓜》和《年货风波》。演得逼真生动,唱得有板有眼,台下不时响起叫好的声音。农民演,农民看,心心相印,喜气盈盈,自然演不完看不够了。走出文化室时,我的小学同学刘国利拉住我,说正月十二有拔河迎春比赛,自愿组合,又叫劲又热闹,咱俩一起去上阵吧。我点了点头,特高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阳光天地
   第A29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3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埃及游记趣
还是你呀,姑娘
娃娃戏猴(剪纸)
无奈的“恐聚族”
闹正月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路怒族”要学会让一让
只爱片片叶
新民晚报夜光杯A26闹正月 2016-02-17 2 2016年02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