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睡眠中一般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且在每个周期里都会做梦。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人每晚都会做4-6个梦,而在过分疲劳、生病、面临困境或重大变动、焦虑、紧张等情况下,就更容易做梦。梦每晚都会光临我们的睡眠,差异只在于有时能意识到,有时则不能。这主要看我们在哪个睡眠周期中醒来,以及睡眠周期是否中断。人如果在睡眠周期结束时醒来,梦的内容常常无法被回忆。但如果睡眠周期被打断,此时人又正在做梦,那么这个梦的内容就能被记起来。
有些老年人,时常睡不深、睡不香、睡不长。似睡非睡,有时噩梦连连,故人时现,浮想联翩,睡眠质量便大打折扣,其中最关键的是深睡眠时间大大减少。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70岁-80岁的老年人,其每晚深睡眠时间只占全部睡眠时间的5%-7%,而30岁左右的青年人却占20%-25%。老年人多数时间是浅睡眠形式,这是人老化在睡眠上的一种反映,我们对此不必过分紧张、忧虑。
临床上,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小孩从一岁后夜里睡觉总是不踏实,经常做梦、说梦话,有时甚至大喊大叫、拳打脚踢,弄得大人也睡不好,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业,问有什么治疗办法?睡眠不好、梦多、梦呓,甚至梦游,其实都属睡眠障碍范畴。我们曾对就诊病人进行临床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当今睡眠障碍有五大发病因素,即: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对儿童而言,主要是体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体质因素主要指先天禀赋较弱,精神比较敏感,要通过医生望、闻、问、切,才能了解到对方更多的信息,进行评估;而环境因素与睡眠息息相关,不良的环境因素会引起睡眠障碍。
需特别提醒的是,职场白领和青少年平时常迷恋于看视频、玩网络游戏,长时间光和电波强烈刺激眼球,必定会影响脑的休息和功能平衡,影响人体的昼夜节律(睡眠与觉醒),以致人与环境之间失去了协调,睡眠紊乱便会导致严重的功能紊乱。在临床上,我们通过科普指导和审因辨证论治,能达到满意效果。
今年“3·21世界睡眠日”主题是“美好睡眠,放飞梦想”。不管什么时候,好睡美梦,心身健康,无所挂碍,开朗豁达,一觉睡到自然醒,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最好睡眠状态。愿我们睡眠与健康同行,梦想与现实同在。
许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