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可能是花粉过敏
花粉过敏主要累及鼻、眼、支气管、皮肤等。大约50%的花粉症患者有鼻塞,鼻塞严重者会引起头痛,影响睡眠。花粉很容易进入眼睛,致眼睛发痒、发红。支气管方面可表现为过敏性咳嗽。在皮肤方面常出现瘙痒、发小红疹。
人们对花粉已司空见惯,但对其特性却不一定了解。其实花粉是种子植物的雄性配子体,成熟后花粉囊裂开,花粉溢出,借助于虫子或风进行播散。花粉产量非常巨大,德国植物学家波尔曾计算过一朵榛属植物的花,平均含有255万粒花粉,可以想象一棵树、一片花卉每年能产生多么巨量的花粉!
大多数花粉对人无害,也不是所有花粉都会导致过敏。通常借风传播的花粉体积小、质量轻,飘散在空气中时间长,容易被人们吸进呼吸道或与眼睛皮肤接触,引起花粉过敏,而虫媒花粉一般不会引起花粉症。
过敏体质者容易发生花粉症
主要还是过敏体质者。过敏体质有遗传倾向,吸入空气中飘浮的花粉后容易被致敏,这种被致敏的人群,当再次接触到相同花粉后会发生过敏反应。另外,过敏体质的人不一定对所有的花粉都过敏,比如对柳树花粉过敏的人接触梧桐树花粉就不一定发生过敏反应。
花粉症的发生有明显季节性,这是因为花粉飘散有明显季节性,最主要的季节就是春季。春季花粉症以每年4-5月份最为显著,主要由树木开花、花粉播散所致,如构树、梧桐、杉树、桑树、柳树、桦树等。因此,对花粉过敏者春季外出游玩时应格外小心。
学会科学防护才是预防之道
许多患者往往是等发生了过敏症状再往医院跑,或者去药店买一点抗过敏药对症处理一下,年复一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前1-2月到医院来检查,明确对什么花粉过敏,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治疗或预防,85%以上的患者可有效控制或预防花粉症。预防的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花粉、脱敏治疗、预防性药物治疗等。
首先,避开花粉的环境。凌晨5时至上午10时以及黄昏时分,是空中花粉值最高的时间。外出时尽量避开花粉量高峰期,回到家或单位,及时用水冲洗鼻子、清洗面部等暴露部位;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随便去闻花草。
其次,干燥刮风的天气更要加强防护。干燥、高温、刮风时,植物花粉囊更容易破裂导致空气中花粉浓度大增。出门尽量穿长袖衣服,最好戴口罩。野外作业或外出春游时,最好带些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也可预防性服用。在阳光充足且刮风的天气里,最好喷湿纱窗,或将湿窗帘、门帘或湿纱网挂在门窗上,可减少开窗通风换气时花粉进入室内的量。
另外,有些花粉和食物间有交叉过敏反应。例如,桦树花粉症患者食用苹果后会发生过敏反应,艾蒿花粉症患者食用蘑菇、芹菜时也会发生过敏反应,临床上分别称之为桦树-苹果过敏综合征,艾蒿-蘑菇-芹菜综合征。
治疗方法有对症和对因治疗。其中,对因治疗即特异性免疫治疗,是WHO推荐的唯一针对病因和改变疾病进程的治疗方法,也是个体化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过敏花粉提取物反复注射或口服,剂量由小到大,经过几年的治疗可诱导人体对此花粉耐受,从而达到显著缓解甚至治愈花粉过敏症的效果。
闫雅茹 郭胤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过敏科) 本版图片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