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3个穿盔甲的“大男孩”
  陆奇

  1981年出生,网名Rock

  即便脱下盔甲,浑身肌肉的陆奇(图左)依旧“霸气”。他曾是一位散打选手,现在则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带着小朋友们嬉戏玩闹。一个穿着重盔重甲打比赛的壮汉,转身就和小朋友讲故事做游戏,有人觉得这个场景很搞笑,但陆奇觉得这并不矛盾。他喜欢孩子,因为自己就是一个“大男孩”。“所有男孩都有穿着盔甲冲锋陷阵的幻想,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放弃了,而我们把幻想变成了现实。”

  陆奇也是几年前通过网络接触到了全甲格斗,因为从小喜欢刀剑盔甲,一下子心就被抓住了,觉得这才是真正属于他的运动。陆奇定制了一套金帐汗国风格的比赛甲,花了好几万元。一套盔甲30.5公斤重,光一个头盔就8公斤,必须有助手帮助才能穿戴。刚开始穿着它跑上几步就汗如雨下,更别提上场比赛了。“自己试过才知道,古代重甲武士看上去威风,其实就是个苦差,特别是夏天,简直是受罪。”幸好他身体强壮,穿着几十公斤的盔甲还能健步如飞,加上有散打基础,被入选中国代表队前往巴塞罗那参赛。

  在机场托运时,他的兵器盔甲把安检员都惊呆了,但得知是去国外参赛后,马上就放行了,还给了个笑脸:“加油,为国争光。”等真的到了赛场,陆奇才意识到这句话的分量。当他们高喊着中国万岁,在全场欢呼声中挥舞国旗走进竞技场,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热血沸腾”。

  高鹏

  1984年出生,网名大猫

  身高1米92的高鹏是一个IT男,在上海一家游戏公司工作。这次中国队出征巴塞罗那,那位身穿明甲挥舞国旗的选手就是他。有人说,这次比赛能在中国互联网引发关注,这套明甲有一半的功劳。

  作为一名冷兵器盔甲发烧友、兼武术爱好者,人高马大的高鹏成了中国队的主力。去年,他参加了在米兰召开的全甲格斗预备会议,组委会提出希望中国队参赛,并且尽可能地带来一些中国元素。“当时国内的比赛甲基本都是欧式风格,一套中国风的盔甲都没有。”高鹏说,他找到了好友“Kuma”,国内最好的甲匠之一,开始制做中国盔甲。

  根据比赛规则,只能选择13世纪到17世纪风格样式的盔甲。于是,高鹏决定制作一套明朝风格的盔甲。在查阅了大量的照片、资料、古画,并且找到专家咨询后,确定了布面铁甲、环臂铠、六瓣盔的基本样式,基本与明代重步兵的装备一致。根据比赛规则,还增加了一些配件,如在头盔上加护具。总共历时半年,国内第一套符合全甲格斗标准的明代式样盔甲成功制成。

  这套盔甲,在开赛前不久才完工,因此没怎么磨合,最后比赛结果也不太理想。但高鹏觉得参赛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这是中国盔甲第一次“活生生”地出现在世界舞台。

  除了竞技格斗,比赛还有民族服饰、民俗传统的展示环节,为选手穿甲的助手也要穿着本民族的古装。中国队的加入,让本次比赛刮起了一股“中国风”。“这是一个向世界展现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绝好平台,比赛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能把中国文化的魅力发扬光大,才是最重要的收获。”

  徐国骥

  1987年出生,网名Kuma

  凭借着1米95的身高,120公斤的体重,徐国骥成了中国全甲格斗界最重量级的选手。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制甲匠,那副引发巨大关注的明代盔甲就是出自他手。

  “在古代,制甲是一门重要的手艺,现在差不多都失传了。我大概算得上是中国现在最年轻的甲匠吧。”徐国骥告诉记者,父亲是高级技师,从小耳闻目染,他学了一手好手艺。因为参加了全甲格斗运动,徐国骥开始自己制作盔甲,用他的话说,任何盔甲只要看过一遍,没有做不出的。

  在这次比赛之前,他还从未制作过中国甲,加上现存实物很少,为了制作这套明甲,他花了不少心思,还专门跑到国外博物馆去看明甲的实物。“需要说明的是,我做的是中国风格的比赛甲,不是复原古盔甲。”徐国骥说,和真正的盔甲相比,比赛甲特别强调防护性,一些细节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不让队友受伤才是他最大的责任,所以才把明甲加重到了50公斤,比实物重了很多。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他也学到了许多国外制甲的先进经验。回国后,经过他的改良,“大猫”那套明甲防护性大为提高,重量几乎轻了一半,而更适合比赛的新甲也在制作中。

  因为比赛视频火了,最近他一下子接到了许多订单,其中一大半都是明甲,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靠做盔甲是赚不到钱的,因为成本太高产出太慢。”徐国骥说,因为是真心喜欢盔甲文化,所以他现在辞去了工作专门制甲。虽然现在还不能奢望这一运动迅速普及,但他希望至少在下一次比赛,能让所有中国选手都能穿着中国式的盔甲走上赛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G20汉堡峰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8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明武士归来:征战 全甲格斗世锦赛
3个穿盔甲的“大男孩”
新民晚报新视界A113个穿盔甲的“大男孩” 2017-07-09 2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