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陕西北路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的三条建议
~~~——陕西北路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的三条建议
~~~——陕西北路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的三条建议
~~~——陕西北路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的三条建议
~~~——陕西北路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的三条建议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读“历史老屋”仍有“瓶颈”
——陕西北路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的三条建议
俞亮鑫
  为加快推进陕西北路这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对公众开放,市政协文史委在陕西北路最负盛名的宋家老宅(见上图)召开了“关于推进‘历史文化名街’对公众开放的建议”提案跟踪座谈会,政协委员们指出,上海目前有三条国家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遗憾的是,与武康路、多伦路相比,陕西北路开放力度最弱,应制定时间表和相应开放方案,尽快让市民走进这些“历史老屋”……

  不能止于“虚拟游”

  陕西北路被国家文化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已有整整4年,但沿街21处历史文化遗迹如宋家老宅、荣宗敬旧居等大多对外谢客,大门紧闭,这与“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这一要求距离甚远,也引起了公众关注。

  据静安区文化局局长陈宏说,静安区目前不仅开设了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协调沿街相关单位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特定节庆日,开放西摩会堂、何东公馆、马勒别墅等,让市民走进“历史老屋”,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积淀。另外,与腾讯合作推出陕西北路名人名居的二维码,让市民了解陕西北路丰富的人文资源,打造永不闭馆的“线上名街”。

  然而,用二维码打造“线上名街”和设立可翻阅图片、观赏影像的展示咨询中心,这虽可让广大市民在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没有正常开放的情况下有所补偿,但这种网络“虚拟游”,与真正让人们身临其境地走进“历史老屋”毕竟不是一回事,对公众来说,望门兴叹止步,毕竟会有遗憾。

  资源丰厚可深挖

  近年来,静安区虽然用“区属单位带头开放、率先整合”作试点,利用双休日推出“陕西北路弄堂文化游戏市民体验活动”,将七一中学(崇德女校旧址)、西摩会堂、何东旧居、怀恩堂的组合参观与弄堂游戏互动体验相结合,2年多来已吸引了近5万人次走进历史建筑。但面对一些市属单位的文物建筑却依然难以推动,如陕西北路369号的宋家老宅就是一例。当人们路过这片黑色篱笆墙时,由于外面连文物标识都没有,人们根本不知道这里还是“民国第一家族”宋氏家族旧居,这栋英式乡村别墅还曾举行过轰动一时的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

  陕西北路承载着上海百年的历史文化记忆,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风云变幻,留下了辛亥革命后南北和谈、1927年蒋宋联姻等丰富的历史遗迹。恒隆广场是上海大学的旧址,当年享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之美誉,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沈雁冰、陈望道等在此任教,李大钊、章太炎等在此演讲,这里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陕西北路也是犹太人在上海的聚居区和避难地,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的西摩会堂,吸引了世界各地犹太人和许多外国政要来此参观。华业公寓还居住过李健吾、金山、张瑞芳、王丹凤、俞振飞等文化名人。这条人文资源十分深厚的百年老马路确实值得开发、开放。

  打破瓶颈需推动

  静安区区委书记安路生多次到陕西北路进行调研,指出:“要打破‘瓶颈’,进一步做好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居的开放工作”。去年,静安区成立了由区政府领导组成的“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性开发开放工作领导小组”,以推动这条历史文化名街的开发开放。

  瓶颈如何打破?如何让陕西北路这条国家命名的历史文化名街焕发出应有的光彩?一些政协委员建议,应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精神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积极推进落实建筑文物向公众开放。首先是这21处历史文物遗迹应挂出显著的文物标识,以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不该深藏起来闭门谢客。其次,沿街21处遗迹情况各不相同,可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对公众开放方案。三是,如果有的历史建筑开放条件暂不具备,也应对公众有个合情合理的说法,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对外开放,而不是无理由拖延和拒绝。                本报记者 俞亮鑫

  马上评

  应让文物闪烁光芒

  在陕西北路这条历史文化名街上,能否让人们像走进鲁迅故居、巴金故居等一样,走进宋家老宅、西摩会堂、何东公馆等“历史老屋”,进行近距离接触,感受其人文气息和历史情怀,是社会大众所关心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度较弱的陕西北路应向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武康路学习。如果武康路上的巴金故居、黄兴故居等均不开放,这条名街能像今天这么红火吗?至于武康路上的冰淇淋、面包店等成为“网红”,同样是靠这里人文资源丰厚这一平台。

  陕西北路是条多元文化汇集、名人名居集聚的老路。不仅国共两党留有重要历史旧址,东西方文化也在此交汇。上海正在打造“人文之城”,紧邻繁华南京路商业街的陕西北路,更应让文物建筑闪烁出人文光芒。若“养在深闺人未识”,不仅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也会使历史文化名街变得“名不副实”。  俞亮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G20汉堡峰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8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扫一扫添加新民体育、新民演艺微信公众账号
本报独家探访足球名宿方纫秋
阅读“历史老屋”仍有“瓶颈”
跨界人才破壁“撞”入二次元
《诗书中华》熊家兄弟夺冠
新民晚报文体汇A13阅读“历史老屋”仍有“瓶颈” 2017-07-09 2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