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家为何钟情书法绘画
徐佳和
■ 冯骥才的水墨新作《树后边是太阳》
■ 赵丽宏作品《书卷多情似故人》
  ◆ 徐佳和

  一场名为“梦笔生花——当代语境中的文人艺术”的书画作品群展,日前正在今日美术馆展出。展览将一些活跃在文坛上、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诗人聚集起来,试图以书画为切入点,探讨当代语境中的文人艺术。

  书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人雅趣,在作家们纷纷使用电脑写作的当下,文人书画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吗?他们的作品在哪里能被看见呢?

  冯骥才:

  为了看见自己的心灵才画画

  如果说许多作家的笔墨丹青之爱只是一种自娱和闲情,那么绘画对于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来说,却是他的一部分。他在天津有一个书房,也有一个画室。相对于写作,其实绘画更早地进入了他的生命。画画和写作当中,横亘着十年“文革”。

  在他画画的时代,他在天津书画社工作,曾经专事摹古,《清明上河图》便摹了一卷半。那时候,古画尚是一项拿得出手的赠送给外宾的礼物。粉碎“四人帮”之后,冯骥才方才开始了写作,以伤痕文学走上了文坛,而上世纪80年代又是一个文学非常激动人心的年代,是一个艺术与理想交融的时代。后来再拾起画笔,他的读者会惊讶于他专业色彩颇浓的画面:“哎呀,您也画画。”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冯骥才还在美术大学教过中国画理论和美术史。即使到了现在,对于美术理论的探究依然是他随手的记录,新近出版的《意大利读画记》就是最好的佐证。“我自己对于绘画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所以我必须要画。”

  在写作之前,冯骥才的画并非文人画的路数,而是学的“北宗”,下笔多有范宽之意,大刀阔斧,阔笔横扫,画面多斧劈皴,画风谨严刚直。写作之后再回到绘画中,冯骥才发现自己的画与以前迥异,“有了作家的情怀,追求诗的意境,散文的气息,文学的意味就进入了绘画。”冯骥才说。

  上世纪90年代初,冯骥才的画展在全国6个城市都作了展览,1991年巡展到上海美术馆。其间他去周庄,发现接待过柳亚子和南社诗友的迷楼正欲被当时的主人出售,出价3万人民币。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冯骥才说,正好有人喜欢我的画,就卖画吧,用卖画的钱款买下迷楼赠给某报,做以后搞活动之用。孰料,迷楼主人得知后,立刻坐地起价,涨到了10万。“我说再卖几幅画吧,凑!”正在争取的过程中,周庄的负责人告知冯骥才,说房主知道自己的楼价值高就不准备再卖了。

  然而,卖画救古建的情景却随后在冯骥才宁波画展上实践了。当地有个贺知章的祠堂,实在破败得厉害,彼时正逢要维修,急需资金20万,当地文联哪里一下子拿得出那么多钱,楼就得给拆了。“那我卖5幅画,4万一幅,一共20万,捐给文联,正好可以用来维修祠堂。”就这样,祖籍在宁波的冯骥才救下了贺知章的祠堂,如今,祠堂已成为当地的文物保护建筑。

  无意的善举,却让冯骥才几乎成为了最早介入绘画市场的当代作家。其实他平常并不喜欢和市场打交道,如果介入,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的收藏。“我的办法就是把画直接给拍卖行,请拍卖行直接把钱付给我的卖方,再让卖方把我看中的给我。”而他给出的画的价值总是略高于对方交换的事物,“这样成交双方彼此都高兴一点。”

  “如果一个画家靠市场生活,那么画笔一定会被市场束缚,市场需要什么画,就得按需要画。而我不受别的因素控制。”确实,自古以来,文人画的要义便是“一己情怀”,正如冯骥才说的 “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心灵才画画”。

  2004年冯骥才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民间文化基金会”,启动资金200万全部是卖画所得。“苏州博物馆办展览那次,画都卖完了,卖了350多万,我当场全部都捐了。”他站在空荡荡的展场里,顿时有了种家徒四壁的苍凉感,心爱的画都离开了自己,“我站在屋子中间请人拍了照,觉得有点悲壮,不过男人有时候需要悲壮。”然而,冯骥才近年来一直忙于对中国正在迅速消失的古村落的呼吁保护,繁忙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又何尝不是悲壮的呢?这些,与他的文学创作,是平行的,又是交织在一起的,其中的线索,恐怕就是“文人画”里流传千年的画语。

  李敬泽:

  写字是否也成为一大俗?

  尽管常常给展览题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仍然坚持不愿意把自己“写字”的爱好称作“书法”,“也就是练个字儿而已,是生活中的娱事和闲情。”虽然“写字”是他从小的爱好,也练了几年,但与专业书法家比起来,那绝非是有“童子功”的那一类。临帖,则主要看自己的兴趣,喜欢谁就会临一点帖,临柳公权也是很小的时候。“书画是偶尔偷闲的闲事,笔墨之趣,好玩儿而已。”

  在他看来,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有实用的书写功能,也有文化传承的功能,也有本身作为一门艺术的自身的传统,也有作为文化人的生活趣味,文化习惯,“功能很复杂,还包括文人之间的交际功能。”

  相比较强调中国书画传统的作家,李敬泽认为,对现代作家文人来说,书法并非特别重要,“字儿写得好,不等于是个好文人的佐证。”因为,中国有个文人传统,涉及许多复杂的身份和文化因素上的认同,书法是其中一项。他轻描淡写,却又说出了一个真相:“要警惕,说不定写字儿也快和戴佛珠成为一大俗的表现了。”至于自己,他只想抱着一个松弛的心态,把书法当成一个业余爱好去写,努力写好。

  赵丽宏:

  作家的字要有个性

  作家赵丽宏从小就喜欢画画,“当作家没想过,当画家倒是想过的。”他的书画属于“文人书画”,率性而为,和专业书画家显然不是一路。在他出版的《赵丽宏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中,就插录了他自己的一些书画作品,“我的书画,其实还是在延续孩提时的梦想。

  他写“读百家文章,览四时风月”,写“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写“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写“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画和读书和音乐有关的画,如古人弹琴、睡猫伴书等。“年轻的作家,字都不大会写了。”他叹,“中国的作家文人,与外国作家的区别就是用汉字写作。我最骄傲的一点也是用方块字写字。中国方块字是所有文字里最美妙,表现力最丰富的。”他临过很多名家的帖,隶书、魏碑、汉简,王羲之的兰亭序,赵孟頫的洛神赋。但是,在他看来,书法,仅仅是有兴趣而已,不一定要写得像谁,“作家的字,至少要写得有个性。”

  他经常读帖,喜欢读帖,尤爱汉代的隶书,却又未必花很多时间临帖,他买了很多拓片,为了寻找合意的拓片独自去到甘肃的荒芜之地。“中国的汉字是文化中最有标志性意义的。笔墨中变化无穷。毕加索说过如果我是一个中国艺术家,我一定选择书法。有些外国人不会写汉字但是他们用笔墨模仿写汉字。”

  赵丽宏在自己的第一本儿童长篇小说《童年河》(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版)里,写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苏州河边,主人公“雪弟”喜欢画画,有一天,他用蜡笔把家里新粉刷的白墙全都涂满了,他妈妈回家发现后大发雷霆,把他骂了一顿,可是他父亲却在孩子的画面前站了很久,最后说:“你看这孩子画得多好!”原来“雪弟”刚从乡下来到上海,精神上孤独,就用一幅画来表达原来在乡下奶奶身边生活的向往。画了乡下的河流,河里的小鱼儿,岸上的草儿、花儿,还有各种各样见过的和想象中的小动物、大动物,以及思念中的乡下的亲人。画树,画山,画天上的鸟儿……竟把一整盒的蜡笔都给用完了。虽然妈妈并没有收回她的责骂,但她第二天给儿子买了两盒蜡笔和一大叠白纸!这是赵丽宏儿时真实的经历。

  “如果我画画,我和现在的画家的区别就是我能在旁边写自己的话,即题跋。对艺术和我想画画的心情的描述。文人画的妙处就在题跋,是画的精神的延伸。现在有些画家没有能力写题跋,只签一个名了事。中国古代画家一定是书法家和诗人,能用独特的笔墨写出自己的心境。”赵丽宏说。

  >>> 后记

  自古以来,文人作家多有写字画画之趣,诗书画同源从来如此。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以画家而论,其性情是自由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画法不囿于法度的。他们是文人、画家、诗仙、词圣,但绝不能当挣钱糊口的职业画匠,也不能当为名争利的工具。现代的作家在电脑写作普遍的当下,以书画成为闲情,是对于传统的回归,也是对于文人精神的向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G20汉堡峰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8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作家为何钟情书法绘画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A17作家为何钟情书法绘画 2017-07-09 2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