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一词以往用于表述经消化道传染之疾病。如今经济发展,卫生条件改善,消化道传染病明显减少。威胁人们健康的是大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已成为我国民众主要的致死病因。其中心脑血管病更是独占40%以上,成了我国民众最大的健康威胁。
这类慢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但它们并不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因素充其量只是使人们对引起这些疾病的致病因素更为“易感”些罢了,发病的关键还在于致病因素的作用。致病因素在哪里?通常的说法是:在人们的生活行为中,比如饮食不适当,吸烟、酗酒、缺少运动等等。其中饮食不当引发的疾病,应该也属“病从口入”之列。
最近一本权威的《美国医学会杂志》——说它“权威”是说它发布的研究结果很是可靠之意,发布了一个重要的研究结果:心脑血管病与糖尿病病人的死因半数以上可以归咎于不适当的饮食,并详细给出了10种不当饮食在其中所占的份额:高钠饮食占9.5%、坚果类摄入不足8.5%、加工肉类摄入过多8.2%、奧米茄3脂肪酸类摄入不足7.8%、蔬菜摄入不足7.6%、水果摄入不足7.5%、含糖饮料摄入过多7.4%、全谷类摄入不足5.9%、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不足2.3%以及未加工的红肉摄入过多0.4%。这组数据十分详实,尽管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与我们不尽相同,但某些方面亦很有参考意义,比如:美国人说的这十项不当饮食中居首位的是高钠饮食,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关注。钠主要是通过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食盐(氯化钠)摄入,我国民众口味素重,人均盐的摄入量居世界第一,我国民众普遍使用的味精(谷氨酸钠)亦是高钠饮食的重要原因之一。曾有报道,美国人均耗盐量每日3.7克,而我国则在10克以上,若再加上味精,以钠而论,何止3倍!高钠饮食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极为密切。最近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中希望到2025年我国民众人均耗盐量下降15%,要改变民众的口味,当非易事。
肉类摄入过多,在我国几成生活改善的标志。肉类之中我国民众尤喜红肉,而在汉民族中更喜含脂肪丰富的猪肉。我国民众原本有喜食腌肉的习惯,过多食用亦皆不利于心血管之健康。蔬菜摄入不足在我国是肉类摄入过多的另一侧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人每日应摄入蔬菜300至500克,实则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恐多不达标。
饮食与疾病关系密切,警惕“病从口入”,科学的饮食习惯可以带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