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我和爱人来到大洋彼岸洛杉矶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
那天早晨,与儿子一起步行到南加州大学。校园内正是蓝花楹盛开时节,道路两旁,教学楼前,一棵棵高大的树冠开满一簇簇紫蓝色花朵,清丽脱俗,气质优雅,把校园染紫了,把天空映蓝了。露天毕业典礼的现场安装了大型电子屏幕,草坪上搭起白色帐篷,摆满椅子。学生们身穿各式学位服,犹如披上节日盛装,在父母和亲朋好友陪同下陆续赶来。
学校中心位置的行政大楼,是一栋最具代表性的罗马式建筑。今天的博士毕业典礼在大楼礼堂举行。参加典礼的亲属安排在二楼,学生则在一楼,一律身着红色博士服。随着音乐响起,毕业典礼开始。学院院长富有哲理、幽默的致词,引来阵阵笑声、掌声。当主持人念到我们儿子的名字“QIAN WAN”(万千),儿子迈向主席台,分别与导师、院长握手、拥抱,从院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时,我的心也随之剧烈跳动。眼前浮现来洛杉矶当晚和儿子在学区街散步的情景——聊起他从硕士到博士这五年间,先后搬了三次家、挪了四次“窝”,他一一向我们指看租住过的房子。初来乍到,人地不熟,对一个从小没有远离过父母的孩子来说是次考验。头几个晚上,他发现寝室有老鼠打闹,不得安宁,只能找房东放捕鼠器。第二次搬家,地面铺的是地毯,床垫有跳蚤,身上被叮咬奇痒难忍,无法入睡,还见蟑螂在地上爬,于是,自己动手买杀虫剂灭虫。几年前,就在他住舍附近发生过两起抢劫和枪击案,导致两名中国留学生遇难,其中一人是他国内大学的校友。
典礼上,遇不少从国内来的学生家长,大家互留微信,互发照片。礼毕,学校安排免费自助午餐。值得回味的是在实验室的家庭式小聚。导师维罗妮卡·伊莱亚森,这位年轻教授是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博士,一头金发,一副金边眼镜,脸上总是露出灿烂的笑容。平时,儿子在电话中常提及,每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导师总推荐他去参加。无论是中期答辩还是毕业答辩,提交的每一篇论文,都悉心指导。今天见了,果然可亲可敬。她与来自不同国籍的学生及家人合影留念。韩国籍学生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女儿坐在小推车里,老师一个接一个抱起孩子亲吻,不停逗她们乐。我不禁想起一个忧心与欣慰交集的晚上。四月中旬一天深夜,儿子打来电话说出事了。当地时间早晨六点多,他驾车和三名同学去圣迭亚哥参加学术会议,因前车紧急刹车,致使他的车追尾,车头撞扁。幸好车上人都安然无恙,只是韩国籍学生额头擦破了点皮。他们第一时间报了警,同时报告老师。导师立即让其先生开车,赶到事发地点附近的小镇,待事故妥善处理后,把学生接到圣迭亚哥。这时会议已开始,即将轮到儿子发言。老师问:“要不要先到休息室歇一歇?不讲也没关系。”“没事,可以讲。”儿子像往常一样报告了论文,导师频频点头,用微笑给予赞许……因儿子将要回国工作,我们借此机会向导师表达感恩之情,她淡淡一笑说:“没什么,我们是一家子。”
亲历毕业典礼,见证儿子在求学磨炼中长大。行走在校园林荫道上,蓝花楹在微风吹拂下,仿佛含笑向我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