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记歌唱家饶余鉴、任桂珍夫妇
~~~——记歌唱家饶余鉴、任桂珍夫妇
~~~——记歌唱家饶余鉴、任桂珍夫妇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歌坛伉俪 德艺双馨
——记歌唱家饶余鉴、任桂珍夫妇
李定国
  文/李定国

  老来伴

  共同搀扶着走过半个多世纪风雨历程的饶余鉴、任桂珍夫妇,是名满天下的歌唱艺术家。当年,他们叱咤在歌剧艺术的长河里,主演过几乎所有在中国舞台上上演的中外歌剧,且风骚各领。如今,这对相濡以沫的歌坛伉俪,虽年逾耄耋,仍一如既往,痴心不改,为中国的歌唱事业奉献着所有……

  “唱支山歌给党听”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根据吴强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彩色故事片《红日》。这是一部描写人民解放军全歼国民党王牌军74师的战争片,但影片又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导演汤晓丹设计了许多诗情画意的场面,作曲吕其明为配合画面和剧情,谱写了一首极具山东风味、抒情的主题歌《谁不说俺家乡好》。

  起初,请来了山东籍的民歌演唱家王音璇录唱(她是电影《苦菜花》主题歌的原唱)。作为山东民歌的代表人物,王音璇对新作风格的把握、音乐的诠释,都很到位。但美中不足的是,其声音偏老了些,与影片中年轻姑娘放声高唱的画面不太吻合。于是,吕其明又四处寻觅,找到了同样是山东籍的任桂珍。

  齐鲁女儿任桂珍出身贫寒,16岁参军。后随军进驻大上海,有强烈的翻身感,对党对人民军队和养育她的沂蒙山水,充满着感恩和激情。无疑,吕其明的新作就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对于这部新作,任桂珍是爱不释手,投入了自己所有的能量去演唱。无论从作品的谋篇布局,还是乐段、乐句间的起承转合,甚至副歌部衬词的抑扬顿挫,她都匠心独具处理到极致。可以说,任桂珍把导演的意图和曲作者的本真,在歌曲的演唱中表达到了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随着影片的公映,《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至今经久不衰。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顷刻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雷锋的高潮。上海旋即组织、创作了一批歌颂雷锋精神的歌曲、诗歌和舞蹈等节目,在文化广场公演。

  著名作曲家朱践耳根据雷锋日记中摘录焦萍长诗中一段,谱写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此歌也是根据任桂珍的演唱特点而作的。由于创作到演出的时间紧迫,当任桂珍拿到歌谱,离公演只有一个多小时。好在她常年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有着善于驾驭、诠释作品的能力,而且歌曲中的人物和意境,就像是任桂珍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因此,她唱来感情真挚、得心应手,演出一炮打响,观众反响强烈。几天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约请任桂珍录制此歌,向全市播放。不久,中唱公司又专门为她出单曲唱片。一时间,上海的大街小巷到处有任桂珍的歌声。

  一天清晨,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班深造的才旦卓玛,在学校的广播里,听到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后,竟激动得热泪盈盈、沉思许久。才旦卓玛很想自己也能唱好这首歌,来表达对党和祖国的一片赤忱,这也是西藏百万翻身农奴的共同心声。恩师王品素教授非常支持才旦卓玛的想法,并在最短时间内为她拿到了歌谱。

  在上音学习雷锋的专题音乐晚会的演出前,才旦卓玛不但专程请教了曲作者朱践耳,还特地到上海歌剧院请任桂珍为自己的演唱把脉。任桂珍不仅坦率地谈了自己对才旦演唱的看法,还真诚地对她说:你是翻身农奴,对党的感情比我深。你唱这首歌,显然比我更合适……就这样,以演唱歌剧为主的任桂珍甘愿“让台”。这首作品,从此也成了才旦卓玛的代表作。2015年,央视举办《80后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任桂珍和才旦卓玛两位老人除了演唱各自拿手的曲目外,还同唱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

  要演好江姐,先要做好人

  今年5月28日下午,上海市“音协”杯决赛和“金钟奖”全国选拔赛,同时在上海大学生艺术中心举行。赛场里,我邂逅了担任本次大赛民族唱法主评委的任桂珍老师。多年不见,任老师依然精神矍铄,谈笑间神采飞扬,全然不像一个85岁老人。

  比赛结束后,当被问及总体的印象和感受等敏感话题时,快人快语的任老师像竹筒子倒豆般一吐为快:“所有参赛选手的嗓音条件都很不错,但遗憾的是,没有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尖子。选手们存在着一味地追求声音,扯着嗓子唱高音的通病。因此,作品的表达、音乐的理解、风格的把握以及歌唱的连贯性、声音的柔和度,都是存在问题的。尤其是在民族唱法中,没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唱来如同白开水一杯,没味,也没有个性。这些都与歌者的歌唱动机、艺术修养和人生阅历及老师的教学理念有关。”

  任桂珍曾主演过几百场歌剧《江姐》。眼下,她正全身心地在带教两位小江姐:何晓楠和周琛。由于当代的年轻人对过去的革命斗争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切身的感受。因此,任老师在教她们表演、形体、演唱等技术的同时,更多地要求她们阅读、观摩有关江姐的文字和影视资料,使自己能更快更好地进入角色。任老师一直提醒告诫她们“要演好江姐,首先要做好人。要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对歌唱心无旁骛……”

  前不久,央视国际频道的《向大师致敬》栏目,制作了作曲家吕其明专辑。任桂珍作为嘉宾也随同作客北京,再次唱响了她的成名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妇唱夫随 琴瑟和谐

  饶余鉴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他到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时,已44足岁。饶余鉴的人生轨迹,其实就是一条充满着幸福又历经坎坷的歌唱之路。他早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一代声乐教育家、歌唱家蔡绍序时,就已崭露头角。为了攀登歌唱艺术的高峰,博采众长,他还先后追随过沈湘、张权和温可铮等名家学习。毕业后进入上海歌剧院,就成了台柱子。

  也因为歌唱,与同事任桂珍相识相爱、永结秦晋。他俩在事业上取长补短,饶余鉴教任桂珍西洋发声演唱;而任桂珍则以自己的民族风格深刻影响对方。生活中,两人和合美满、相敬如宾。真可谓妇唱夫随、琴瑟和谐,是歌坛的楷模。

  饶余鉴是当今中国歌坛最负盛名的声乐教育家之一。他在意大利学习十余载,领悟体会到了意大利唱法的精髓和真谛。其间,他多次摘得国际声乐比赛的桂冠。意大利及欧洲许多著名歌剧院,都留下过他难忘的歌声。意大利的一些媒体称赞饶余鉴:说他是比意大利更意大利化的中国歌唱家。

  如今,回国定居多年的饶余鉴,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教学之中。享誉当今世界歌坛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和慧,就是他一手带教的得意门生。当年,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在演唱遇到瓶颈时,也来求教饶余鉴。在饶老师的悉心点拨下,天资聪慧的廖昌永的声音发生了质的变化,打那后,连夺数次国际声乐比赛大奖。

  2004年初秋,任桂珍因感冒发烧住院。几天后,正准备出院的任桂珍突感大脑剧烈疼痛,后经诊断为脑溢血。当时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左焕琛得知此事后,立即指示全力抢救。华山、中山等大医院的著名脑外科专家齐聚徐汇区中心医院,为任桂珍会诊、开刀……由于抢救及时,医术又高明,任桂珍躲过了一劫。手术后,竟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任桂珍在家养病期间,老伴饶余鉴推辞了许多外出讲学、授课的行程,专心致志地照料她、形影不离。他当然记得,当年任桂珍为了能让饶余鉴在意大利安心留学,自己一人独自照料两个多病的女儿……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任桂珍,非常珍惜第二次生命,她更想为党和人民多作些贡献。晚年,除了带教学生外,还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且分文不取。为了使自己这么多年演唱的经验能得到保留和传承,就自掏腰包录制了一套歌唱艺术集锦CD……

  今年9月3日,任桂珍和饶余鉴夫妇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一台师生音乐会。届时,任桂珍将携两位小江姐演唱歌剧《江姐》中的主要选段。而饶余鉴则带领学生和慧、廖昌永和孙砾等演唱几组中外名曲。他自己将演唱意大利民歌《黎明》和中国歌曲《那就是我》。这台音乐会将是这对恩爱夫妻的谢幕之作,值得期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G20汉堡峰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8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扫一扫
录语
歌坛伉俪 德艺双馨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A29歌坛伉俪 德艺双馨 2017-07-09 2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