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国人赫德与常德路
吴志伟
  文/吴志伟

  常德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普陀区,全长2811米。1869年前,工部局为连接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与新闸路而辟筑,1869年10月,命名为CrossRoad,音译为克罗斯路,以后道路又向两端延伸。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人赫德值得一提。1835年,赫德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亚尔马郡的波塔当,21岁那年来华﹐在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担任翻译,1859年他辞去领事馆的工作,投身中国海关工作﹐任广州粤海关副税务司,两年后,代理李泰国(N.Lay)在上海海关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年底正式接替,直至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仍挂总税务司的头衔。在主持中国海关工作的近半个世纪,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而且其活动涉及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深受清政府信任,以至封疆大吏如总督的任命,有时也要咨询和采纳他的意见。

  1911年9月20日赫德病故,三天后,清政府追封赫德为太子太保。赫德的工作也得到了西方各国的肯定,受到了各国政府的表彰。1870年,瑞典授于他VASA骑士勋章,1889年授于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大十字最高级勋位爵士,并于1893年封为从男爵。

  公共租界工部局为了表彰他,在1906年11月底,根据总董亨利·盖西克的建议,决定将克罗斯路命名为赫德路。英国驻沪领事馆和上海工部局决定为他立像纪念,工部局捐献白银5000两,作为制作铜像的部分费用。当年5月25日在九江路外滩的海关大楼前举行揭幕仪式。铜像底座为四级台阶,台阶上方是长方形的基座,基座四周刻有不同的文字或图像。北面镌刻一位在地球上健步行走的男性,寓意赫德在中国创办一些与世界接轨的事情;南面是站着岩石上高举红灯遥望大海的女子,是中国航海的保护神天后(即妈祖);东面和西面分别刻着赫德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基座上面是赫德铜像,由英国人设计并在英国铸造。铜像为立像,身着齐膝的大衣,背着双手,微微低着头,似乎正在思考问题,凝视的神情令人肃然。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租界,赫德铜像难逃此劫,被拆除、熔化,用于制造军火,石基被扔到河滨公园内。1986年,赫德纪念碑基座被发现,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

  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将赫德路改名常德路。抗战胜利后,由于常德路这新地名没有政治性倾向,再说频繁改名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因此沿用至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尚
   第03版:话题
   第04版:话题
   第05版:话题
   第06版:话题
   第07版:话题
   第08版:话题
   第09版:广告
   第10版:专题
   第11版:广告
   第12版:人物
   第13版:影视
   第14版:悦读
   第15版:汽车
   第16版:潮流
   第17版:广告
   第18版:旅游
   第19版:广告
   第20版:置业
   第21版:家居
   第22版:商业
   第23版:健康
   第24版:合唱团
   第25版:专栏
   第26版:闲趣
   第27版:艺文
   第28版:星访问
超跑世界上最便宜的娱乐
悬空的阁楼
故乡的槐花
英国人赫德与常德路
新民地铁专栏25英国人赫德与常德路 2014-05-30 2 2014年05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