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1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铺席子乘风凉
魏剑萍
  魏剑萍

  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我的男朋友住在闵行路东新康里,我们是1956年结婚的,住的房子是一幢石库门的二层阁楼上。这幢房子原来是日本人开酒吧的,进门很低,当中高一点。听说以前东新康里都是日本人蹲的地方。我搬过来的时候,当时弄堂里都挤满了。住的基本上都是小老板,他们的店铺当时开在闵行路和塘沽路,闵行路一直到长治路,开的都是小五金店;塘沽路到峨嵋路,开的都是裁缝店、糖果店、洗衣店和饭店,其中德大饭店有点名气。

  住在东新康里的独幢头房子比较多,我记得31号是独幢头的,39号也是独幢头,康家姆妈屋里也是独幢头。另一家独幢头,因为是做牛肉生意的,晒台、天井都可以晾晒牛肉。不过弄堂里也有一些石库门房子,住四户人家,楼上两户,楼下两户。他们为了楼道和灶披间的公用地方堆放杂物等琐碎事,经常会吵得面红耳赤。其中有一家住二楼的,在人家底楼的天棚上搭了个灶披间,每天污水滴滴答答漏下去,于是两家人家天天吵。我当时是里弄小组长,经常夜晚去处理这些纠纷,说得来是口干舌燥。回到家里,一口气两大杯白开水,还不解渴。

  弄堂里地势低,一到夏天雷雨季节积大水,水没到了膝盖,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水腥味道。我就发动大家,一起用篾竹爿捅阴沟洞,让积水慢慢地泄下去。

  因为我们弄堂人太多,当时塘沽路的人较少,我们都到虹口一中心小学门口,铺席子乘风凉,有的辰光还到长治路上。碰到最热的天,都是从晚上睡到早上。我记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是,我有个小姐妹叫李小萍,有一次我们两个人睡在弄堂居民食堂旁边,早上爬起来,李小萍满脸黑擦擦的,全是烟灰,面孔比包公还黑。乍一看,人家都吓了一跳。原来食堂早上生炉子,烟囱里冒出来的灰,一古脑儿地落到了她的脸上。

  弄堂里从早到夜,都有叫卖声。老人都喜欢买檀香橄榄,逢年过节,有亲戚朋友串门,就用檀香橄榄泡茶,取一个讨口彩的吉利名头,叫“元宝茶”。

  靠峨嵋路的弄堂口,有一家姓张的,人家叫他白癞痢,开了一家老虎灶,现在转给外地来的小山东卖蔬菜了。老虎灶旁边还有一家是白铅皮铺,我们的铅桶、钢精锅子、水壶什么的坏了,都拿到铅皮匠这儿去修,现在铅皮铺早就没有了。当年弄堂口还有一个公用电话亭,老早底一般人的条件都不好,每户人家都没有电话。电话都是打到公用电话间,然后由管电话的阿姨去叫人。小时候没有什么东西玩,女小囡踢毽子、跳绳子;男小囡打弹子、钉橄榄核子。

  现在弄堂里老住户少了,都在外面买新房,老房子就借给别人住了。(葛建平 刘莹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别样的风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法治视窗
   第A25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8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诗人黄苗子
残酷的美丽
从文学青年到文化自觉者
笔墨精到董如青
铺席子乘风凉
松声泉韵(国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铺席子乘风凉 2012-01-18 2 2012年01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