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记意大利画家吉安卡洛·因皮利亚所记录的城市~~~
     
2012年04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意大利画家吉安卡洛·因皮利亚所记录的城市
用色块拼缀浮华断章
在“地球一小时”中怀想
白丁
■《大乐队》(1987)出身音乐之家,音乐是因皮利亚熟悉的绘画题材
■《橱窗购物》(1981)人性染了过多物欲,便开始扭曲
■《酒吧》(1976)劳动者放松身心的社交地
■《行进》(1982)穿牛仔裤、运动鞋的年轻人,拥有最有力自信的步伐
■《禁止通行》(1980)鳞次栉比的大厦,目不暇接的招牌,都是因为有了穿工装裤的城市建设者才存在的
  “地球一小时”的活动让人们越来越关注地球,尤其是城市的生态。没有光,一切色彩从人类眼中淡出。在一小时的静默与黑暗中,我想起了吉安卡洛·因皮利亚———一位将城市面孔用色块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意大利装饰画家。

  [罗马人在纽约]

  出生在音乐之家的因皮利亚,是个全能型的艺术天才。他读小学的时候,班主任就这么和他打招呼:“这是因皮利亚,我们年轻的艺术家。”他自己也毫不讳言,自己的艺术才能与生俱来。无论如何,年仅六岁,就能安安静静地画好几个小时米老鼠的孩子,确实与众不同。 

  他所有的爱好和工作都和艺术有关,音乐、摄影、电影……当然,最后他还是折回了绘画。那些旁逸斜出的“插曲”似乎都是玉成其绘画事业的前奏。旋律给了他丰沛的感受与激情,摄影让他懂得了光的魔力,电影为他提供了更多解读世事的视角。当他受邀前往纽约,看到那座自己向往已久的城市,刚过而立之年的因皮利亚兴奋得如同一个孩童。“我太喜欢自动扶梯了!坐了一遍又一遍。”他自己这么回忆道。的确,这是一个与罗马完全不同的地方! 

  [从欣赏到审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罗马的色彩在天黑后就渐渐隐去了,而在纽约,绚烂的色彩因为有人造光源而能持续到深夜。半个月的美国之行,令因皮利亚大开眼界,并在1973年决定去美国发展。在这里,他开始专心绘画,将之前的艺术积累归纳成了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用来记录当时的美国社会,形成了独成一派的“新装饰”风格。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几乎能找到所有阶层的生存状态,看到一张张即使没有五官,仍个性鲜明的城市面孔。有酒会上的华服霓裳,也有街头褪色的工装;有阳光沙滩上的自由释放,也有奢侈品橱窗外的无奈凝望。到八十年代末,因皮利亚开始尝试为画中人卸去“包装”———一切修饰如同浮云,属于人类自身的线条得到强调。这种转变几乎是人文社会观念转变的映射,更反映出画家对城市生态的深思。 

  因皮利亚所画的是上世纪末期的美利坚,但我总觉得,任何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大约都能在他的画作中找到与自己契合的断章。   

  白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法治视窗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4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财经周刊
   第B10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11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12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13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1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15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16版:拍卖指南
用色块拼缀浮华断章 在“地球一小时”中怀想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B01用色块拼缀浮华断章
在“地球一小时”中怀想
2012-04-07 2 2012年04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