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我站在饭店门口候客。另一同事来参加我的婚礼,顺口说:“阿三托我带个口信,他家里有事,今天不来了。”我闻言,已知其意,差点昏过去。好在我老婆请来的伴娘机敏又仗义:“不急,我帮你拆红包,实在不够就拉我的卡。”这才稳住阵脚。就是这样,我的婚礼“窟窿”,愣是被人放了一个鸽子,最后是厚着脸皮用红包给堵上的。
从此以后,我对借钱便有了心理障碍,钱与朋友,不能相提并论。我一旦手头紧张,或者需要资金周转,都会想起这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再也没有向私人开口借过钱,而是把目光盯上了银行。一个不经意,倒是成全了我,尝到了跟银行贷款做事的甜头。
我不再跟私人借钱,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但只要有朋友来开口问我借钱,我也会想起这件事,设身处地,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帮人一把。因为“民间借贷”的酸甜苦辣,我别有滋味在心头。
我有一个同学绰号叫“石痴子”,当年要出一本书,来问我借钱,我借给了他1万元。十几年过去了,他见了我“喷嚏”也不打一个。我准备买房子那年,曾特地打电话给他,说了我的难处。他这样回答我:“我没有钱,你们上海借钱容易,你去问别人借,利息我来出。”我彻底无语,算是买了一个教训。
后来,当年住集体宿舍的室友结婚,他问我借钱。我有了前车之鉴,没有拒绝,而是减半借给了他。我原来是准备,如果他也借钱不还,就当我送礼吧。一年后,他如数归还,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毕竟守信用的人多。
前年,小蔡准备换车,他来跟我商量“调头寸”,等他把旧车卖掉了就还钱。我又耍起了小心眼。我让我老婆把钱交给了他的爱人,心想,如果小蔡跟我耍滑头,我还可以让女人们“针锋相对”呢。哪知道,小蔡说到做到,果然履约了,我为此内疚不已。 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