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财经/投资理念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4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金太对不起基民了
应健中
  前几天,收到一位90多岁的老先生来信,老先生思路清晰、文笔流畅,老先生进入证券市场已经有8年历史,他来信讨教如何“退出市场”。以便自己安度晚年,看了这封信我心里蛮难过,想想还是写出来让那些基金经理们看看,老先生的年龄足够做这些基金经理们的爷爷,我们的基金经理实在对不起这位爷爷,当然也对不起广大的基民们。

  这位老先生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儿孙们对老人很孝敬,老人不缺钱花,孙子还买了电脑给老人看盘,小辈认为老年人参与证券市场,也可以用上海话来说“解解厌气”,这位老先生实际上风险意识蛮强的,他大部分的投资买的是基金,为了分散风险,老先生还对基金进行了组合投资,他列了一个表,买的都是那些大基金公司的产品,名字都蛮好听的,什么“优选”、“价值增长”、“动力先锋”……可几年放下来了,当初进去本金是26万元,现在的市值只有16万了。老先生写信来问我怎么办?我看了信后只有心酸,真感觉到不知怎么回答好。行文至此,看到网上贴出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30日表示,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基金的赚钱效应一定会显现出来,投资者对基金要有信心。话是没错,但这话对人家可做您爷爷辈的老先生说,您还好意思吗?

  当然,这话是针对近期基金年报披露的业绩而说的,2011年,基金拿着基民们的钱做股票,全部亏损超过了5000亿元,而旱涝保收的基金公司却通过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赚进了288亿元,而银行也跟着笑纳了56亿元托管费,而亏损累累的全是基民们,这算哪门子买卖啊!

  这几年,基金公司的一路败绩,说明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这种管理模式、这种经营模式都出现了问题,实际上投资者自己做股票未必输得那么厉害,道理很简单,中小投资者不会轻易将手中的钱全部变成股票,而买基金则可能大笔大笔的钱投进去,这样一年下来输面就很大,再加上基金拿着基民们投进来的钱,只会做这样一件事,马上将钱变成股票,基金们不懂得割肉止损,不懂得空仓也是一种投资策略,以至于一年下来上证指数下沉两成,基金市值也同比下降两成,这样的操作与专家理财相去甚远。

  基金年报披露的基金败绩证明了这样一句股谚: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投资者应该自信,你的智商不比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基金经理低,自己的钱还是自己管理,实践证明基金的业绩实在不靠谱,那何必将钱交给他们打理呢。至于本文开头那位老先生的困惑,小辈的建议是,身体是第一位的,炒股并不能怡情,只会平添烦恼。  应健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法治视窗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4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财经周刊
   第B10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11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12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13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1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15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16版:拍卖指南
基金太对不起基民了
被套股票补仓好?换股好?
画说股市
从“牢”字到“牛”字
泛沿海基金令人遗憾
他们错在哪里?(七)
新民晚报财经/投资理念B14基金太对不起基民了 2012-04-07 2 2012年04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