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过了一个双休日,我们厂对街的造漆厂沿街200多米的几十棵香樟树就不知了去向。
我猜测,这家厂可能要搬迁了吧。人马未动,“良木”先行,看来该厂对这些香樟树感情上还真是难以割舍啊。这些香樟树是工业园区建立时栽种的,至少已有二十年的树龄,棵棵都有三层楼高。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夏季将整条马路遮蔽得一片阴凉。
然而,等了好几天,丝毫没有看见该厂搬迁的迹象,却发现一根根木梯高的光杆梧桐取代了原先的那些香樟。我疑窦顿生。
又过了一星期,我们厂沿街的香樟也遭此厄运,相继被梧桐所替换。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后来意见归为一致:如此“李代桃僵”,可能是园区管理者受人才交流的启发,独创出的一种赢利模式——“树才交流”。卖出昂贵的老香樟树,再种植廉价的新树,既不算毁绿,又可以创收,真是一举两得。
园区的“绿肺”没了,我们这些园区的职工只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