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前几年银行“跑马圈地”办信用卡,审查不严,不法分子趁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卡恶意透支,导致一些市民个人信用无辜受损。
西城法院法官透露,北京每年类似的案子就有几百上千起。市民维权消除不良记录更是难上加难。
莫名冒出的信用卡
李彤今年准备买房结婚,计划在3月16日被打乱。
当日,自称催债公司的人员打来电话,告诉李彤名下一张某银行的信用卡,恶意透支9990元,他们受银行委托催债。
“我从没办过任何信用卡。”李彤当时有点蒙,以为是诈骗电话。但对方报出她之前工作的单位,说是银行联系不上她,催债公司通过之前单位才找到的联系电话。
催债公司还告知,另外一家银行也委托他们对李彤催债,还有一张该银行信用卡被恶意透支四五千元。
李彤跑到位于月坛北街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市分中心,打印出来的个人信用报告上,的确有两张信用卡,都被恶意透支。
李彤想不通,这些信用卡是怎么冒出来的?
作废身份证办出卡
“身份证有没有被别人借走或丢过?”征信中心人员的话提醒了李彤,两年前她曾丢过身份证。2010年10月的一天,李彤钱包被偷,内有身份证、社保卡等证件。当日报警后,她还到大兴公安分局补办临时身份证。原身份证件作废,一个月后拿到新身份证。
从征信中心出来,李彤开始联系已透支9990元的信用卡的开卡银行,得知名下的信用卡登记的证件就是丢失的那张身份证,申请者还提供一家公司的工作证。
李彤的确在那家公司工作过,“丢的钱包里,可能有单位信息。”她说,2011年3月已从该公司辞职。
这张信用卡申请日期为2011年8月,距李彤身份证挂失近10个月、距她从原单位离职5个月。
“有人拿着作废的身份证和伪造的工作证,就能冒名申请信用卡。”李彤疑惑,新旧身份证照片不一样,证件有效期也改变了,“银行怎么就能审核通过?”
填写了一份“非本人申请信用卡情况说明”后,李彤等待银行的答复。
“之后就没信儿了。”李彤再次找该银行,要求查看信用卡申请信息表,发现信息基本是随意填写的,“直系亲属”一栏上父亲的名字和母亲姓氏更是“胡诌”。银行承认李彤名下的信用卡确非她本人所办。
几次三番,李彤反复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污点”仍在。
银行起诉充满疑点
事情没有进展,4月下旬,李彤频繁联系银行,银行答复将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部门申请,为其抹去个人征信不良记录。
几天后,李彤等来的是法院起诉通知。
4月27日,西城区法院通知,李彤被银行起诉。“法院问我去不去应诉。”李彤说,当时快要被气疯了,她当即联系银行质问,银行的答复更让她感觉是个陷阱,“银行让我不要去应诉”。
李彤态度明确,一定要应诉。
4月28日,李彤和记者早上8点45分赶到法院门口。8点50分,李彤突然接到电话,称银行撤诉了。
此时的李彤怀疑,银行起诉又不让她应诉,得知应诉又撤诉,是想通过“偷偷”胜诉将“这笔坏账当成案件处理掉”,“银行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跑三个月“洗白自己”
李彤带着记者找到该银行总部。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直不肯透露起诉客户的原因。再三追问下,这名女工作人员干脆哭出声来,“你不要为难我,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令李彤哭笑不得,“我是受害者,搞得像是我在欺负银行。”
最后,信用卡中心一名高管现身表示,银行会尽快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抹去李彤的不良征信记录。
5月,银行回复已将其个人不良信用记录抹掉。随后,李彤查询得知,这张信用卡只是做了“异议处理完毕”,不良记录依然显示。几乎整个6月,李彤奔波在“消除不良个人信用记录”的路上。多次交涉后,这家银行终于为其彻底消除了不良记录。
3月到6月,耗时三个多月后,李彤终于“洗白了自己”,她说自己“筋疲力尽了”。
曾代理多起信用记录案件的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易胜华认为,不法人员冒用他人名义办理信用卡恶意取款套现,发卡银行都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新京报(张永生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