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日成果”如此得来?
  □陈向阳

  一个汉奸能掉过头来杀日本侵略者,转变靠什么?近日播放的电视剧《一个鬼子都不留》的答案是:把酒当劝。

  该剧讲述的是,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冀中柳林镇的庄家营村,残暴的驻柳林镇日军为抓捕八路军伤员,血洗了村庄,杀害了全村男女老幼200余人。幸免于难的屠户庄继宗与同样对鬼子满怀深仇的杂耍班主李占魁结成兄弟,奋勇杀敌。在这个过程中,剧中几个主要反面人物之所以能够从敌人阵营中投降到抗日一方,靠的竟是“喝酒”。

  伪军中队长王金龙,带着皇协军的弟兄们做着鬼子的帮凶。王闲时曾到庄继宗、李占魁经营的客栈喝酒,庄、李为“争取他”,“借酒论道”,劝王队长掉转枪头,果真他们以酒发誓,成为了共同杀鬼子的朋友。鬼子翻译官刘秃子与双手沾满中国村民鲜血的日本军头目小岛串通一气,岂料在庄、李的酒桌上碰杯之后,立场发生了根本性动摇,在此后与鬼子随行枪杀百姓的交战中竟然也站在八路军一边。煤矿老板贺老六,为讨好日本鬼子而欺压劳工,让村民恨得咬牙切齿,一次无意间他来到了八路军联络站开设的秘密酒店喝了一回酒,脑子便开了窍,从此这个侵略者的走狗,变成了帮助游击队潜入煤矿、里应外合摧毁日本鬼子精心修建的大型军火库的“关键人物”。

  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当然可以运用艺术手法来塑造,但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本质上说是严肃的,尤其是敌对双方人物的“立场转变”之表现,既要符合历史的真实,又要与人物的复杂属性吻合。只要喝三两杯酒,就能把一个人的“骨子”给改变了,这样的“抗日成果”岂不是来得太容易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基金专版
   第A23版:基金专版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打打杀杀 价值追求一路抛 斗斗闹闹 引领使命全忘了
文艺时评
“抗日成果”如此得来?
《环形使者》主创 难忘上海经历
动画片不只拍给孩子看
首款“社交电视” 亮相申城
《四大名捕2》 横店开拍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7“抗日成果”如此得来? 2012-07-16 2 2012年07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