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朱小姐和几个朋友到“热带风暴”水上乐园游玩。她们到了门口就被告知,食品和矿泉水被禁止带入园中。于是,她们只能将其寄存在柜子里。从上午入园一直玩到下午,朱小姐一行都有些口干舌燥,但到了就餐点,商品价格使她们大吃一惊:小瓶装康师傅矿泉水,外面超市只卖一两元,这里却要卖到7元;同样的康师傅水蜜桃味饮料,市场价几元钱,在这里却是12元;至于其他食品,更是普遍比园外超市高出不少……朱小姐一行还是中学生,如此贵的价格,使她们难以承受,但由于实在口渴,还是掏出钱买了矿泉水和饮料。“价格太贵了,但有什么办法呢?体力消耗大,只能买东西填饱肚子,挨宰就挨宰了!”朱小姐很委屈。
记者致电“热带风暴”水上乐园,工作人员称,自带食物会产生垃圾。至于矿泉水和食品价格普遍比市场价贵,那是“热带风暴”开园来一贯做法。
记者又拨打“12358”价格举报热线,对方表示,商品价格经营者可自主制定,但是“热带风暴”强制规定外带食品不能入内,迫使其接受园内高于平均价的食品价格,确实有些不妥。
本报记者 屠仕超 见习记者 陆常青
相关链接
■2012年7月12日,本报报道《寻人广播要价五元落单孩子没钱被晾》,批评“热带风暴”寻人广播竟要付费,引发游客不满。
■2011年8月2日,本报报道《食物拒带,“不得不买”价太高》,同样批评了“热带风暴”门口安检拒绝外带食品,乐园里面物价比市场价高出数倍,对消费者构成“强制消费”。
■2010年8月25日,本报报道《没钱不广播孩子走失6小时》,批评“热带风暴”没钱不给广播寻人,致使孩子走失6小时,最后在民警帮助下终于找到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