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1: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本版列表新闻
育儿有招~~~年轻父母别怕与幼儿园老师多沟通
育儿有招~~~年轻父母别怕与幼儿园老师多沟通
育儿有招~~~年轻父母别怕与幼儿园老师多沟通
育儿有招~~~年轻父母别怕与幼儿园老师多沟通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育儿有招
给好动宝宝
开张“运动处方”
年轻父母别怕与幼儿园老师多沟通
陆梓华
图 黄政伟/CFP
  他们的父母忙于生计,少有时间对他们系统化管教,更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报各种各样的早教班。他们,是生活在我们这个城市的一群外来务工人员孩子。

  在本市幼儿园和小学中,外来娃的比例正在逐步上升。相比上海孩子,他们更加质朴、单纯,但老师们也发现,由于缺乏早期教育,他们普遍好动,坐不住,规则意识比较弱。本期《育儿有招》请来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叶蕴、宝山区马泾桥新村幼儿园的朱俊华给这些孩子的父母指点迷津。

  (请关注每周六上海教育电视台16:05《育儿有招》节目)

  运动中释放能量

  6岁男孩皓皓出生于四川,每次带皓皓去超市都令爸爸很头疼。父母在这边选购,皓皓总是这边跑跑那边走走,一刻也停不下来。在马泾桥幼儿园,有96%的孩子和皓皓一样出生于外地。

  事实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好动到什么程度值得家长关注,孩子一旦养成了无法精心做事的坏习惯,再改就难了。

  朱俊华介绍,在马泾桥幼儿园,老师们找到了一个对付调皮鬼们的好办法——让孩子学“手球”。手球结合了篮球和足球的特性,既动手又动脚,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运动需求得到了满足,更容易回归到安静的学习过程中。

  叶蕴觉得,除此之外,在运动中,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在集体活动中如何与同伴配合协作才能取得胜利,应该遵守怎样的规则礼仪才能更合群。

  别害怕和老师沟通

  叶蕴发现,不少外地的父母都有这样的误区。他们觉得,上海的老师又专业又负责,我把孩子交给她就行了,为什么还需要沟通?老师已经很辛苦了,那我就不要给他们添麻烦了,只要我孩子在幼儿园还是蛮乖巧的就行。也有家长担心,我是门外汉,提的问题会不会被老师笑话?

  叶蕴告诉爸爸妈妈,孩子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单方的责任。曾有一个女孩,在学校表现非常好,但在家里却总是哭闹。家长起初找不到原因,和老师沟通后才意识到,原来,年幼的孩子是用哭声来告诉父母,你们工作太忙了,对我的关心太少了。朱俊华建议,每周家长起码和老师沟通一次,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状况。老师在学校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家庭一起配合才能让好习惯保持下去。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国际新闻
   第A24版:上海闲话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5版:职场方圆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2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3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B24版:人才
给好动宝宝 开张“运动处方”
别给孩子扣上“傻”“笨”的帽子
小朋友搭积木 不必强求好不好
Tips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早教沙龙B21给好动宝宝
开张“运动处方”
2012-11-14 2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