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 年龄越大套路越多
参加展示活动的孩子是通过全市各幼儿园初选和网络作品评选后,从5000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但是,孩子们的表现却让专家们担忧。根据活动规则,孩子们要用100块乐高积木,以“出去玩”为主题随意搭建。全国游戏专委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主任华爱华发现,不少孩子都是“有备而来”,搭建的作品和主题完全不相关,只是因为之前“老师教过”。有的孩子熟练地搭起了埃菲尔铁塔,却并不知道它在哪;有的孩子执意要搭一个菠萝,黄色的积木不够了,孩子便撅着嘴愣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要太在乎结果。”华爱华想对爸爸妈妈说。
建议 鼓励融入生活体验
即便需要仔细琢磨才能看出这是一套由轮滑鞋、护膝等组成的轮滑器具,但是,一名中班小女孩还是凭着她略显稚嫩的作品,摘得奖项;比赛结束,一个孩子还没有把自己住过的“海上宾馆”建好,但他的作品同样获得了评委的肯定。在上海学前教育信息部主任茅红美眼中,评判孩子们的建构作品,搭得像不像,技巧高不高,并不是最重要的,搭积木对于童年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培养孩子生活的观察和表现能力,让他拥有失败之后再不断尝试的勇气。
上海学前教育研究会主任何幼华指出,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积木、插塑都是最常见的建构游戏材料,是否经常玩积木游戏关系到孩子今后的数学能力和空间思维的发展。怎样才能让孩子玩出乐趣和智慧?不妨听听上海韦哲国际创意中心课程主管何琪林给出的建议:
■先让孩子随意搭建,产生兴趣后,可布置一些和孩子生活经验有关的主题,让孩子据此主题搭建;
■教孩子一些基础搭建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简单的数学和物理原理。
■不要总是说这些积木“是”什么,可以启发孩子讲出这些积木“像”什么,还能再添些什么。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