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不说话。通过肢体语言与表情,诠释各种思想。传统芭蕾让人想到俄罗斯,像谈及经典芭蕾自然会想到《天鹅湖》。影片《魂断蓝桥》并非芭蕾主题,但男女主角相识于芭蕾,是另一种类型的浪漫宣传,用芭蕾之柔美,有意识地加强历史与现代感。失落的青春与爱情,以芭蕾形式,对白于无声中获得升华。费雯丽饰演的女主角,与英国气质柔美结合,印象深刻。去年,日本著名的松山芭蕾舞团来华重演《白毛女》。喜儿一角扮演者森下洋子年过六旬,一出场,观众记忆中尘封已久的那些激情,瞬间燃起。不禁感慨,艺术无止境,芭蕾精神让人敬佩。
很残酷。“烂脚美腿”是行话。舞台上凄美的爱情,柴科夫斯基不朽的音乐。我们陶醉于轻松旋转、足尖上高贵舞步、红色舞鞋(最合适是桃皮色———不刺激观众,还可安抚演员自身)。芭蕾舞大师塔利奥尼与记者谈话时曾说,没有足够选择的年代,每次出演新剧目,要花整整一天时间,让脚适应新舞鞋(专业芭蕾舞鞋寿命极短,只登台一两场便报废)。用小锤敲、用门挤压、棉花塞鞋尖。办法想尽。一双脚上满是血泡、硬茧,骨骼已变形。演员为保持苗条身材,常常吃得极少,靠意志力,没有秘诀。跳一场芭蕾所耗费的体力,相当于一场马拉松赛。演出前不许吃东西,实在饿,垫点巧克力。平时练功,每天运动量至少相当于一个轻量级举重运动员。台上的美,源于台下无尽苦痛;高贵气质,来自长久坚忍。
如今上海白领中流行“成人形体芭蕾”。“形体芭蕾”其实是从芭蕾基本动作中提取改造,再配合音乐而成的塑形操,功效可不小。工作疲惫,肌肉紧张,随缓缓节奏舒展。解压的同时,不知不觉内心悄然转变,对音乐的领悟也深了许多。扶把,压把,勾绷,开胯,直立。来自法国的外教美女妮娜,一节课一小时,不断重复喊“向上,向上,一嗒嗒……我是公主,我最美,二嗒嗒……”我真觉得自己拔高了。很寂寞。一个动作看上去简单,反复做了又做。不会瞬时大汗淋漓,注重一种静静的体力消耗。不会立竿见影,但效果持久。无意间圆了儿时的“芭蕾情结”。
芭蕾之美,舞者将自己的灵魂注于角色,与观众情感相融,力量直击人心。现场看《天鹅湖》,最后一幕,王子抱着死去的白天鹅投湖,许多观众泪如雨下。影片《红菱艳》里,爱舞如命的女主角佩吉在事业与爱情之间徘徊。舞蹈团长问她,你为什么要跳舞?佩吉答,就像你为什么活着。想起有次去香港,常去的一家小店新进了芭蕾舞鞋,漂亮的银色,鞋口一对同色蝴蝶结,价值不菲。一个长发齐腰,身着宽松芭蕾练功服的女子,目不转睛盯着它出神,小声哼唱天鹅湖的音乐,最后对了橱窗玻璃,翩然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