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心理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到温和教育
章红
  章红

  女儿上小学时,我参加家长会。英语老师上台讲话的时候,特地提到她自己的儿子。老师说儿子是个乖巧优秀的男孩,学习自觉,三年级已经是大队委员。尽管这样,她依然没有忘记对儿子严格要求。有一次儿子的英语作业只得了“及格”,原因是漏做了一项作业。她追根寻底,发现漏做的原因是记作业的时候就漏记了。

  为什么会漏记?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是开小差。不管哪种原因,妈妈都觉得需要防微杜渐。

  那天,妈妈撕了英文作业本。不仅仅是撕掉补做的那一页,而是整本英语作业本,这学期所有的英语作业都写在上面的。为了某一天漏记一项作业这一个错误,惩罚儿子将这学期的所有英语作业从头写一遍。

  儿子哭了。这位老师妈妈说,我心里也很难受,因为他真的一直是个好孩子。但是我要让他记住这个错误。一次粗心大意被轻易原谅了,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我坐在台下,感到灵魂在微微颤抖。一个一直温顺乖巧,竭尽全力配合成年人的愿望与步伐的孩子,犯了一个不值一提的小错误,便遭到撕本子,把一个学期作业重写一遍的惩罚!

  难道那个孩子会从内心认为这个处罚是合理的、得当的吗?当然不!但他力量弱小,只能吞下这份屈辱,压抑下一份愤恨。这屈辱与愤恨一点一滴都会沉淀下来,在他心灵留下烙印。

  而这位身为教师的妈妈对自己施与儿子身上的伤害无所觉察,坦荡地甚至沾沾自喜地视此为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当成经验传授给家长。

  这位男孩将长成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外表体面,内心却可能张惶恐惧,因为他从小就被告知,任何一点小小错误,都可能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他会没有安全感,不敢冒最小的风险。

  他会失去自我,永远只能以完美的形象呈现于外界。

  有人说过:“对于错误的恐惧,就是孩子长大后最糟糕的弱点。”这一定是严格要求的妈妈未曾认识到和设想过的。

  几乎所有以“严格要求”为名的教育都是一种压迫。真的不明白成年人在孩子面前何以如此自负。其实我们自己也经常犯错。为什么仅仅因为你比他(她)早出生,多活了一些岁数,就像天神一样明察秋毫,像暴君一样不能容忍他最轻微的过失?

  给孩子多一点自由,放任一点他的人性,天不会塌下来,他不会变成一个坏孩子。与之相反的是,越“严格要求”的家庭越专制,越能制造残缺的人格、不快乐的孩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广告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上海闲话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心理/情感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展报道
   第B11版:汽车/车展报道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5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7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8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专版
   第B21版:教育周刊
   第B22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2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24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6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7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8版:人才
解开孩子爱打扮的心理密码
回到温和教育
广告
新民晚报心理周刊B01回到温和教育 2012-11-28 2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