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午,正在办公室埋头写作的我,突然接到传达室送来的一个信封。我接过一看,不禁心里一阵激动,原来这是一位记者朋友寄自人民大会堂的“十八大”首日封!
拿着这枚还沾着“十八大”喜气的首日封,我开心地仔细端详起来:左下角的天安门、党徽与右上角两枚一套的“十八大”新邮相映成趣;正中一个红彤彤的机制戳中,一个硕大的镰刀锤子上方写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标着“中国北京2012.11.8”,喜气和庄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令人称奇的是,标有开幕首日20时的盖销戳上,竟然被投递员无意(或有意)地盖上了稍有移位标有“2012.11.15.09”的“落地戳”。由于盖销戳是黑色,落地戳是红色且稍有移位,两个看似重叠却上下移位得恰到好处的戳记简直珠联璧合。更令人叫绝的是,盖销戳是大会开幕首日,而“落地戳”竟然正好是举行十八届一中全会的日子!
我奇怪,一个普通封竟然在北京到上海的“邮路”上整整“走”了7天。它“盖销”的时候和“落地”恰巧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翘首关注的日子。通常说来,首都到上海的普通邮件一般只需3天就能到达。但这枚首日封却好像是在等待一个“完整的喜庆”,这是无意之中的巧合吗?
我欣喜地拿着这枚首日封与同事、朋友分享,大家在欣喜之余无不啧啧称奇!
而之后,我的那位记者朋友的“情况说明”更让我惊喜。原来,这位记者朋友原先并不知道我喜欢集邮(我当然也压根儿不知道他会给我寄这个令众多集邮者望眼欲穿的珍贵的首日封)。他说大会开幕那天,老记们早早地都“长枪短炮”地等待着这“庄严的一刻”。只是他偶然地“灵机一动”,想买个首日封给远方的通讯员一个惊喜。于是,他用稍嫌潦草的字迹匆匆写上了地址和我的姓名,并不忘写上寄发地“京西宾馆 邮编100038”的完整信息,然后投进设在人民大会堂的邮箱。
于是,这枚有着那么多巧合的不凡首日封,在走了7天之后,完成了一个“完美周期”,也成了我所有邮品中最珍贵的一枚。我会永远感激这位年轻的记者朋友,永远珍藏“十八大”的庄严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