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爱衣服,爱新的,也爱旧的。在我琳琅满目的衣柜里,就有不少旧衣的身影。
一件乔其纱连衣裙,是二十多年前我大学快毕业时,母亲带我在长江路一个服装店买的,最后还价到60元。这个价钱离母亲一个月的工资不远了,很昂贵,但母亲说:“你快参加工作了,也该买些像样的衣服。”
这件无领公主袖的裙子,面料挺括,做工极精良,肩部用双层面料及多道线衍缝,所以显得很“挺”;前后衣襟与肩部相接处都是定型的细细褶皱;前襟是和服式交叉的两片,因为尺寸和角度做得很合适,所以腰带扎上后,胸前形成“V”字形自然优美的波纹。我尤其爱那淡雅的色调:天青色底上布满烟灰色细密的枝条状图案,点缀着小小的杏黄色花朵,花旁一抹淡绿的叶,花间几点黑黑的影,充满抽象感和流动感,像梵高的油画,像水底的梦。这是我大学时代唯一的一件连衣裙,工作后一直穿着。
有一次出差去泰国,我也穿着它。当地一位客户宴请我们代表团,客户母亲是位老华侨。她看到我的连衣裙后赞不绝口,听说我是在国内买的还有些惊讶。我告诉她,祖国已经非常繁荣,欢迎她回国看看,老华侨连连点头。这件裙子伴我二十多年,现在除了袖口的珍珠色扣子有一点脱色外完整如新,穿着它丝毫没觉得比当今的新潮服饰逊色。
衣柜里还有1990年第一次去广州参加广交会时,妈妈陪我选购的一件真丝绒面料的长袖修身连衣裙。今天穿上它,盘上发髻,戴一串珍珠项链,显露出的是中年女子的典雅、高贵。
1991年第一次出国时,母亲又陪我到商厦买了当时流行的“三件式”套装。外套是镶有蕾丝的小西装,里面上衣胸前有手工刺绣和盘花;下面是同色的一步裙。穿着这身衣服,我在巴黎埃菲尔铁塔留下倩影,在遥远的非洲传播中国声音。今天穿着这身衣服走在街头,仍别有风采。
结婚后,老公成了我购衣的参谋。工科出身的老公还真挺有眼光,常给我买来既合身又合意的衣服。我常在女友间夸耀:“我最喜欢穿的、最好的衣服都是我老公买的。”
十多年前他出差时给我买了一件A形藏青色风衣,面料厚重光滑,格子花呢衬里,前襟和口袋边有同色花呢镶边,还配有同色的羊毛围巾。直到现在,这件衣服仍是我春秋季最爱穿的衣服之一,既保暖舒适又显身材、派头,还特别耐脏,适合我这个常出差的人。
那年我生病住院,为方便手术后穿着方便,老公买来好几件开襟的衣服,从睡衣、睡袍到外套、毛衣,其中有件羊绒衫我最喜欢穿。浅灰色,质地精良,领口、袖口及下摆的螺纹边有浅粉色条纹点缀,肘部及腋下两侧有浅灰色螺纹和缎带装饰,经典中透着年轻的活力和休闲的气质。还非常实用,拉链拉到最上头就是一件半高领,可以穿在外套里面打底;拉到胸前成小立领翻开,露出领子内侧咖啡色及浅粉色的彩条,特提亮。七八年过去了,我还是觉得它特别温暖。
每每浏览衣柜,看到一件件旧衣,仿佛看见一个个当年的我。珍爱旧衣就是珍藏那一段段回忆,珍藏亲人对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