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争端突起
最近这轮争端起于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致英国首相卡梅伦的一封信,该信以广告形式刊登在3日的英国报纸上。克里斯蒂娜在信中要求英国“结束殖民主义”,“归还马岛”。卡梅伦则以“必要时英国将不惜一战”回应。英国媒体也反应强烈,要求阿政府“就此收手”。4日出版的英国《每日快报》称,克里斯蒂娜此举是为转移民众对阿根廷国内问题的关注而掀起的一场“虚假风暴”。
英阿两国在马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一直存有争议。1982年4月,两国爆发战争,战争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阿根廷战败后没有放弃对马岛主权的要求,英国则拒绝与阿根廷进行谈判。英国外交部称,英方对福克兰群岛的行政管理可追溯至1765年。英国外交部还引用1965年联合国大会一项决议内容,称决议要求两国“以寻求和平解决方式为目标”。阿根廷方面则说,该决议实际上把马岛归属问题纳入反殖民主义范畴,呼吁两国政府展开谈判。但英国政府始终以“岛民意愿”作为抵制谈判的挡箭牌。
公投成为导火索
分析人士认为,在2012年4月马岛海战30周年纪念日后,原本有所缓和的马岛主权争端再起,一个重要背景是2013年3月马岛地方当局将举行公投,岛民将通过投票方式决定该群岛是否继续留在英国的管辖之下。
对此,英国上下普遍表现出“胜券在握”的情绪。英国媒体引用该群岛地方官员的话说,岛上居民希望维持其作为英国海外领地的现状。事实上,马岛居民绝大部分是英国移民后裔,历史和语言文化背景使他们更容易亲近英国。在这样的人口结构和文化背景下,加之英国实际控制多年所形成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公决结果可想而知。
难怪卡梅伦在回应阿根廷的“索岛”要求时理直气壮地说:“希望阿根廷总统顺应公投结果并认识到这是福克兰群岛人民的权利。”
公投合法性受疑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公投结果符合英国预期,英国将以此为理由进一步强化对马岛的控制。
考虑到马岛重要的战略位置和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30年前英国就不惜代价守住该群岛,今后也不排除会为保岛而再度采取军事行动,但在目前对英国有利的形势下,它不会主动开战。
公投可能带来的不利局面也令阿根廷政府倍感压力。它把对马岛主权的要求与“去殖民化”联系起来,希望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对于岛民公投,尽管阿根廷政府至今未直接表态,但阿官方媒体美洲通讯社发表评论指出,公投完全由英国当局操控,不具有任何法律效果。
阿根廷国际问题专家斯特罗认为,阿根廷不会承认公投的合法性,更不会接受公投的任何结果,但鉴于英国当前对该群岛的实际控制和军事实力,阿根廷除了口头或书面的“主权宣示”外,似乎缺乏更加有效的反制措施。他认为,依托联合国决议、以“去殖民化”争取国际支持的路线,对实力相对较弱的阿根廷来说是正确的。
新华社记者 叶书宏 骆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