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雨雪交加,气温骤降,流浪乞讨人员在刺骨寒风中露宿街头的场景,令人心忧。目前全市各救助站已做好各项救助准备,如果你现在还在路上,发现有流浪露宿人员需要救助,请拨12345或962200帮助他们,用爱温暖这座城。”这是上海政务微博“上海发布”日前及时发出的一声呼唤,这条消息随后迅速得到扩散。
在阴寒湿冷的街头,不同声音的电话打给相关部门;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一下子联结了起来。“上海发布”政务微博平台的粉丝已近3000万,这个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形式,因为它关注民生、讲求公信、及时反应,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认可。群众安危无小事,党的十八大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如何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如何在基层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融洽感情?这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和工作方法。
联系服务群众,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改进干群关系,让社会更和谐。习近平同志曾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上海已经成功探索出的“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截至2012年10月中旬,这一活动共走访居村民家庭688.6万户,覆盖面达97%,累计收集建议、问题48万多条,问题解决率90%,成为基层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党员干部也找到了践行宗旨的经常性平台,作风普遍得到改善。
但也不可否认,我们还有那么一些干部,习惯了赶会场、听汇报,不是在群众多、困难多、矛盾集中的地方,沉不下去,见不到群众,怎么可能和群众心连心?还没有找到新形势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怎么知道群众的喜怒哀乐?不把看到的“真贫困”作为执政依据,不将听到的“恼火事”当成民情民意,地气不接,问题不清,缺乏忧患意识,缺乏实干精神,空谈执政只能误国误民。
管理一个城市,一定要立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上海通过服务创新,从而推动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任务,不可谓不艰巨。不能因为服务跟不上,桎梏人才的发展和市场的培养。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老办法要继承,现有的办法要做实,但一定还要有创新。
一个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创新能力,决定着这座城市软实力的高度。创新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活力之源,吸引力所在。像上海建设智慧城市,在公共服务方面推出的免费WiFi服务,就适应潮流,深得民心。但服务创新不论怎么推,群众观点不可忘记。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做经济工作花的时候多了,能力也强了,但与普通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打交道的时间少了,能力也弱了。一定要了解民众的新期盼,从群众需求出发,创造性地探索和搭建平台,真正为民执政、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