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200送200”“换季全场5折”,岁末年初的消费市场上,到处可以看见“跳楼价”“大出血”“清仓价”。还有的送iPhone5、金条等。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打折现象,消费者要牢记“羊毛出在羊身上”。
抬高售价,明降暗升,这是许多商家惯用的手段。小品牌面对商场压力,不得不参与打折。为此,部分品牌商会先提高商品售价,然后参与促销,致使折后价格实际上是原销售价格,甚至高于原销售价格。
综观目前商场的打折手段,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直接打折、买就减、买就送券三种形式。直接打折最为简单和直观,而买就减最为常见,如一件商品每满199元即可享受减免100的优惠,这个看上去是打了5折,但实际上,商家对于商品的价格都是进行了一番计算的,像一双鞋子售397元,只满足一次199的条件,那么其打完折后就是(199-100)+198=297,实际折扣为297/397=0.748,约等于7.5折。
买就送券看似非常划算,但事实上赠送的券有有效期,而且很多商家对于使用券的范围也有一定限制,像金条等物品,一般都不能购买。而有的品牌不能使用礼券,有的需要满一定金额才可以使用一张,这些都会使得赠券效应大打折扣。不少消费者往往会在领到券之后,忙于用掉,回到家里将买的东西一盘点,发现大半是没用的。
在网上的购物论坛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借券消费的例子:王先生看中一套798元衣服,衣服和裤子都是399元,当时商场正在搞岁末促销活动,购物满200元送40元抵用券,满300元送80元抵用券。王先生灵机一动,问一位朋友借了80元券,他先用借来的券买上衣,于是扣除抵用券的部分,还支付了319元的现金,按照规定还能送80元的抵用券,于是拿了券再来买裤子,又得券80元,然后还给了朋友。原本798元的一套衣服,只花638元就买下了。
虽然故事本身可能是虚构的,但是这从中说明一个道理,这就是在目前以购物送券为主要打折方式的情况下,学会借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精密的计算,可以减少你的支出。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