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如何文化?这确实是个问题,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有着深厚的民间土壤,照理说,艺术工作者开发此类题材应该天地广阔,但为何以艺术形式彰显“孝”文化的作品鲜有上佳者?是因为,艺术工作者们没有真正吃透“孝”的内涵,所以,才出现了两人(大约是晚辈)抬着赤身老人尿尿的尴尬事发生。中国的“孝”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含蓄而蕴藉,必须吃透,吃透而会心一笑,我们的作品里才可能浸润弥满“文化母音”而意蕴天成。
公共艺术品中,还有一种更为浅薄的“附会文化”。在一些地方看雕塑、看装置、看画展,常常听到介绍,高××米表示什么,宽××米表示什么,左上的5朵花代表什么,下面的×块石头表示什么;雕塑高××米是纪念某年某月某日生,底座高××米是纪念享寿多少,浪花是代表他走过的曲折人生路,如此等等。这种“附会文化”是另一种典型的没文化,因为让艺术形式成为注释的符号,注释意义的生硬符号,作品形式的根本旨归———“看上去很美”就丢失了,附会文化真的就没文化了!
[丑陋的艺术显露了审美趋向]
2012年的丑陋雕塑散布在全国各地,武汉的“生命”、重庆的“记忆山城”和“美女入浴”、昆明“灵魂出窍”、北京的“望京欢迎您”、桂林的“扶老”,郑州的“小猪雕像”、赣州的“十龙聚龟”等等,比拼网友们的选票最后“脱颖而出”的十大丑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美的民意趋向,说明你我看到这些雕塑都太那个啥了。
应该指出的是,网友们大都是年轻人,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何他们从许多丑陋雕塑中独独选出这十尊?经过数星期的仔细琢磨后我们发现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没有文化的所谓文化设计”。
什么意思?乍一看,用树枝、不锈钢“鸟蛋”搭就的“生命”鸟窝,怪有象征意义,放在绿树丛中颇能吸引“小鸟”前来模仿而筑巢,物以类聚嘛!但是,稍一想,这种“象征”过于原始和初级;还有“美女入浴”,且不说“赤裸着”章子怡是否会惹来官司,但肯定是不太符合中国老少爷们的习惯,说不定带着孩子的家长们走到这里还会捂住小孩的眼睛的:借助娱乐明星来招摇,顶多也就能算八卦一把“文化”!还有,直接抄袭上海世博“中国馆”意象的,还辩说不是;题为“扶老”,就让老人赤身露体,这种“孝”法,实在是与传统文化的内敛含蓄南辕北辙。
[从玻璃博物馆看文化互动]
最近去看了宝山区玻璃博物馆,被设计者对展览文化、玻璃文化及艺术的理解所深深打动。玻璃、镜子、光滑、铸造、工艺、熔融、温度、艺术,设计者在考察全球数十家博物馆后,在吃透了玻璃的特性和光怪陆离变幻万千的玻璃文化后,在这间玻璃老厂房改建的展馆中,设计者融进了古埃及的神秘容器、英国的酒杯,中国唐代的器皿、清代的花瓶,一直到巨大的LED走灯,玻璃的历史、文化,甚至展馆的老厂房在这里都化作了各种玻璃展示艺术,装置、雕塑、绘画墙,当然还有各种灯光的运用,这里的空间是互动而开放的。
在这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亲自体验一回“玻璃诞生记”。
玻璃有历史,玻璃需要光,就像人离不开光和水一样;锋利的玻璃遇到似火热情就“心太软”,所有关于玻璃的文化,在这里都有艺术而又直观的体现,这样的设计艺术就有文化,就是被深厚的文化滋养而泼剌剌开出的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