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满天难追踪
造访俄罗斯的陨星直径17米,以每秒18公里速度撞入地球大气层,在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15至25公里处爆炸,产生强烈冲击波。
曾4次执行航天任务的美国宇航员马克·凯利17日做客新闻访谈节目时对此评论说,“宇宙是个拥挤的地方”。“一直有物体进入大气层,在空间站工作,看流星进入大气层是个有趣的事。不过如果它们就在你附近掠过,让人略感不安。”凯利说。
北京时间2月16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近距离掠过地球。它是有记录以来如此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中个头最大的一个。美国航空航天局(NA5A)近地天体项目经理林赛·约翰逊说,像2012DA14这种在地球附近飞行的小型天体众多,不下50万,因为小而难以追踪。
NA5A说,俄罗斯陨星的轨道与小行星2012DA14不同,这是两个完全无关的天体。初步分析表明,陨星从北到南运动,2012DA14的轨道方向则是从南到北。
为何天文学家能预知小行星2012DA14的动向,却未能察觉俄罗斯陨星这个不速之客?
算出小行星2012DA14的运动轨迹不代表所有近地天体都在掌握之中。在直径超过1公里的近地天体中,5%至10%是未知数。比它们小的近地天体更是有许多不为人知。
在已知的近地天体中,有些被发现没多久就在地球附近现身。以发现年份命名近地天体的做法实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刚与地球“擦身而过”的小行星2012DA14去年2月23日被西班牙一家天文台首次观测到。
小行星2012BX34去年1月27日近距离掠过地球,离发现它的时间仅2天。2008年10月27日,前一天刚被发现的小行星2008TC3掉入大气层,残骸落入苏丹境内。
英国天文学家劳里说,低于某一尺寸的近地天体对地球威胁不大,需要警惕的是“直径100米左右或几百米的天体。”
探星不懈可预警
掌握小行星动向虽不易,但人类仍坚持探索,力保地球不受伤害。
NA5A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计划办公室用地面和太空望远镜观察那些靠近地球的天体,估算质量和运行轨道,判断它们是否会危害地球。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位于美国的小行星观测中心汇总世界各地观测到的小行星信息。
美国夏威夷大学建立“小行星冲击地球最后警报系统”,目标是尽早发现可能坠落地球、造成重大破坏的小行星,发出警报。这个系统建在夏威夷群岛上,由8台望远镜组成。项目主任约翰·汤里说,系统的观测精确度相当于从旧金山看到纽约市点燃的一根火柴。
系统预计于2015年底完全运行,届时可提前1星期对观测区域内出现的可能撞击地球的直径约50米天体发出警报,提前3星期对直径约150米的危险天体发出警报。汤里说:“(预警)时间足够疏散人群,采取措施保护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对撞击海洋可能引发的海啸发布预警。”
驱星设想多奇妙
尽管其他天体撞击地球、酿成灾难的概率极低,一些科学家仍未雨绸缪地设想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除了提高技术、尽早发出预警,科学家们还致力于研究如何在来不及发出预警的情况下“赶走”天外来客。
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中,驾驶航天飞机的主人公向危险天体发射原子弹,炸毁天体,救地球于千钧一发之际。科学家认为这一“壮举”不可行,因为它会造成大量放射性碎片落到地球。
英国工程师马西米利亚诺·瓦西尔和克里斯蒂·马多克设想把一组带太阳能激光发射器的小航天器发射到需要拦截的天体周围,发射激光以气化目标。瓦西尔说:“我们可以用一个由行动灵活、装有高效激光发射器的小航天器组成的编队,来降低地球与中小型天体撞击可能带来的威胁。这比单用一个大航天器更可行。我们的系统可以扩展。如果要对付一颗较大的小行星,就可以在编队里添加一个或多个航天器。”
2005年9月27日,欧洲空间局宣布,为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将开展“堂吉诃德”计划,尝试改变近地小行星轨道。研究人员将选一颗小行星为试验目标,发射两个航天器飞向这颗小行星。一个航天器将撞向小行星,击毁其部分体积以改变它原来运行轨道,另一个航天器将成为环绕小行星飞行的人造卫星,与地面和太空望远镜一同观测撞击情况。 欧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