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太空“矿场”
美国“深空工业”公司近日宣布,将在10年内发射一系列飞行器探测并开采近地小行星上的矿物、水等资源。
深空工业首席执行官戴维·冈普说,该公司将于2015年发射名为“萤火虫”的飞行器,到达指定小行星勘探潜在资源。“萤火虫”重约25公斤,大小相当于一台笔记本电脑。完成任务后,“萤火虫”不再返回地球。下一步,深空工业计划在2016年发射个头更大的飞行器“蜻蜓”,从小行星采样并运回地球,以确认小行星上矿物是否具有足够价值,并确定下一步探测目标。
深空工业是美国第二家涉足小行星资源开发的企业。第一家是去年4月成立的“行星资源”公司,该公司计划利用机器人探测小行星矿藏。
行星资源公司的资助人堪称“明星阵容”,包括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和他的前任埃里克·施密特、前微软公司高级研发人员查尔斯·西蒙尼、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伦等。
行星资源公司打算在18个月至24个月内发射一系列私人太空望远镜,在小行星群中寻找合适目标。如果顺利,太空机器人最快可在10年内登陆小行星,尔后形成常态,就像班车定时往返矿场一样。
开发潜力巨大
深空工业的冈普说,每年新发现的近地小行星约有1000颗,利用小行星资源开发金属和燃料资源将促进太空工业发展,这是支持永久太空开发的唯一方式。
目前已知的近地小行星约有9000颗,其中不少富含黄金、铂金等矿物,但水、硅、镍和铁依然是“太空经济”的开发重点。水经过分解形成氢和氧,填充飞行器后成为动力燃料,清洁而经济;硅可用于发展太阳能系统;而无处不在的镍和铁则是太空制造业的潜在资源。冈普说,将太空舱送往火星的火箭90%的承载量是燃料,如果部分燃料能够在途中获得,那么探索火星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行星资源公司创始人之一彼得·迪亚曼迪表示,公司勘探的三大目标之一是富含水资源的小行星。“水中的氢和氧可以制造火箭燃料,一颗直径75米的小行星如果富含挥发性物质,它所拥有的水分将足以完成135次太空船飞行任务”。第二大勘探目标是富含铂的小行星。第三大勘探目标是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迪亚曼迪说:“如果人类具有开采小行星的能力,就可以改变它们的运行轨迹而无需支付额外开销。这属于附带效益。”
质疑难敌梦想
“太空企业家们”对在地球以外“淘金”充满信心,但外界对他们的雄心和愿景多有质疑。
首先是法律问题。联合国1967年颁布的《外层空间条约》明确规定,地球上任何国家对天体不拥有主权。但美国政府坚持认为,这项规定不适用于私人企业。冈普也表示,有关条款赋予了深空工业“利用”小行星的权利: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应当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同时也是全人类的本分。
其次,一些专家认为,就投入产出比而言,这笔投资很可能“不划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开展一项耗资10亿美元的太空之旅计划,预计2023年捎回2盎司小行星矿石。专家说,即便捎回的是2盎司黄金或铂金,市场价值不过1600美元。
“我们当然知道在彩虹尽头寻找第一桶金有多难,但只要成功,就是大事件。”深空工业董事长图姆林森说,“几十年来,我们一直相信,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把地球文明带入太空,并且改变作为地球公民的意义。”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