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市里的折耳根
  陈明俊

  折耳根是生长于南方地区的一种野菜。初春,它青红的嫩叶冒出来,附近的农民就挖了来洗净,扎成一小把一小把,挑到市场上卖。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也到郊外挖,在田埂上采到折耳根,肥肥嫩嫩一大把,拿回家让妈妈凉拌了做晚餐。折耳根的吃法很多,重庆人偏爱它的嫩叶,加糖醋、麻辣,凉拌了吃;贵州人则喜食它的茎,凉拌、炒腊肉等等。 

  凉拌折耳根在重庆是最常见的家常菜。挑肥嫩的部分,掐成长约一寸的段,洗净后用食盐腌一下,拌上酱油、香油、麻油、醋、蒜茸、胡辣椒面和少许白糖,吃在嘴里脆嫩爽口,酸辣香郁。折耳根的香,有一种奇异的腥味,闻惯了觉得开胃,微腥中带涩味,这种味道与红油辣椒的干香交织在一起,滋味非同寻常,细细咀嚼,越嚼越有味儿,直到牙根和心尖都颤悠悠地痒起来,正是别有一番风味,是最好的下饭菜。

  然而对很多外地人来说,却是非常吃不惯的,说是一种令人恐怖的菜,连作家汪曾祺在文章里也说怪难吃。一位上海同事,听说我让家里带折耳根过来,找我要了几根,说打算去下面条,让我喷饭。我告诉他做法后,第二天他皱起鼻子:嚯,了不起,那股味儿,我闻着都想逃呢。这样的野草,你们还当它是佳肴。

  这东西在重庆人饮食生活中的地位非同小可。基本上,我们会吃饭以前就吃过这个,大人说它助消化,炖在汤里给孩子喝。吃折耳根实在好处多,清热、助消化,更是野生的绿色食品,是令人怀念的家乡味道。离开故乡后,每每在厦门菜场里看见一小捆一小捆扎着卖的“茅根”,我都忍不住上去瞅了又瞅,生怕错过。偶尔从卖草药的小摊上淘到一把折耳根——那是闽南用来煲水当凉茶喝的,便是意外之喜了。

  元旦那天,公司附近新开了一家重庆餐馆,朋友打电话来约我去吃饭,好家伙,桌上端出来一盘凉拌折耳根,我欣喜异常,老板说是从四川空运过来的。还是我的朋友理解我。

  这东西在南方都市里无法买到,所以要空运,价格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小小一盘二十多块,仔细看端上来的这盘,颜色黄不拉叽,看上去挖出来不知多少天了,我猜测它其实是坐火车过来的。来之不易,老板没舍得掐掉那些老得吃不动的部分,连黑黑的根须都保存着。夹一筷子放进嘴里,味倒是那个味儿,只是嚼得累人,满嘴的渣,伸了几下脖子还是咽不下去。然而仍然满足,没嚼完的部分,打包带回家,加点作料继续又嚼了两天。而且心里想着,今年春节回老家,好好吃些折耳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第B04版:休闲/全家乐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城市品质
   第C03版:城市品质
   第C04版:走近大牌
   第C05版:明星潮事
   第C06版:标志产生
   第C07版:创意单品
   第C08版:新尚画报
   第C09版:现场表情
   第C10版:新尚专访
   第C11版:美容扮靓
   第C12版:男士部落
   第C13版:秀场故事
   第C14版:新尚假日
   第C15版:市场之窗
   第C16版:市场之窗·广告
都市里的折耳根
窗外的噪声
如果,你活到九十二岁……
插兄田大头
无偿,但有条件
今宵灯谜
猎获飞虫的神枪手
童年游戏——扯铃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都市里的折耳根 2013-02-22 2 2013年02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