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是生长于南方地区的一种野菜。初春,它青红的嫩叶冒出来,附近的农民就挖了来洗净,扎成一小把一小把,挑到市场上卖。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也到郊外挖,在田埂上采到折耳根,肥肥嫩嫩一大把,拿回家让妈妈凉拌了做晚餐。折耳根的吃法很多,重庆人偏爱它的嫩叶,加糖醋、麻辣,凉拌了吃;贵州人则喜食它的茎,凉拌、炒腊肉等等。
凉拌折耳根在重庆是最常见的家常菜。挑肥嫩的部分,掐成长约一寸的段,洗净后用食盐腌一下,拌上酱油、香油、麻油、醋、蒜茸、胡辣椒面和少许白糖,吃在嘴里脆嫩爽口,酸辣香郁。折耳根的香,有一种奇异的腥味,闻惯了觉得开胃,微腥中带涩味,这种味道与红油辣椒的干香交织在一起,滋味非同寻常,细细咀嚼,越嚼越有味儿,直到牙根和心尖都颤悠悠地痒起来,正是别有一番风味,是最好的下饭菜。
然而对很多外地人来说,却是非常吃不惯的,说是一种令人恐怖的菜,连作家汪曾祺在文章里也说怪难吃。一位上海同事,听说我让家里带折耳根过来,找我要了几根,说打算去下面条,让我喷饭。我告诉他做法后,第二天他皱起鼻子:嚯,了不起,那股味儿,我闻着都想逃呢。这样的野草,你们还当它是佳肴。
这东西在重庆人饮食生活中的地位非同小可。基本上,我们会吃饭以前就吃过这个,大人说它助消化,炖在汤里给孩子喝。吃折耳根实在好处多,清热、助消化,更是野生的绿色食品,是令人怀念的家乡味道。离开故乡后,每每在厦门菜场里看见一小捆一小捆扎着卖的“茅根”,我都忍不住上去瞅了又瞅,生怕错过。偶尔从卖草药的小摊上淘到一把折耳根——那是闽南用来煲水当凉茶喝的,便是意外之喜了。
元旦那天,公司附近新开了一家重庆餐馆,朋友打电话来约我去吃饭,好家伙,桌上端出来一盘凉拌折耳根,我欣喜异常,老板说是从四川空运过来的。还是我的朋友理解我。
这东西在南方都市里无法买到,所以要空运,价格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小小一盘二十多块,仔细看端上来的这盘,颜色黄不拉叽,看上去挖出来不知多少天了,我猜测它其实是坐火车过来的。来之不易,老板没舍得掐掉那些老得吃不动的部分,连黑黑的根须都保存着。夹一筷子放进嘴里,味倒是那个味儿,只是嚼得累人,满嘴的渣,伸了几下脖子还是咽不下去。然而仍然满足,没嚼完的部分,打包带回家,加点作料继续又嚼了两天。而且心里想着,今年春节回老家,好好吃些折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