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下有块古老的莫尔顶草原,居住着60多户鄂温克人家。30年前,我曾在那里当了两年的蹲点干部,那里留给我最美丽的记忆就是元宵节之夜跳月亮了。
鄂温克人特别重视元宵节,不但挂冰灯,放鞭炮,还要吃象征团圆的牛羊肉双喜丸子和类似馄饨的汤包,祈愿月圆、家圆、人圆。这天更是谈情说爱的日子,年轻人总要欢聚在一起跳月亮、唱情歌,表达爱情和欢乐。据说很早以前,从山上下来的一个年轻猎人与牧羊姑娘相遇在元宵节之夜,一见钟情,便跳月亮相亲相爱,喜结良缘,过上了美满的好日子。这样,跳月亮的习俗就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村里教师哈尔其嘎先生告诉我,这只是个传说,跟诗词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绘的内地元宵节之夜谈恋爱习俗一个样。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我随哈先生来到学校的操场上,只见穿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早早就欢聚在这里。哈先生说,以前姑娘们常常拿着自己用桦树皮做的小包、小盒、小篓等桦皮制品浪漫地走来走去。如果小伙子看中哪个姑娘,就抢走她手中的桦皮制品,假若姑娘也喜欢这个小伙子,就会装作追回桦皮制品的样子,双双追跑幽会去了。如果姑娘觉得小伙子不是意中人,就不追不撵,那小伙子便会托人把桦皮制品悄悄送回来。哈先生说:“现在的姑娘小伙跟以前不一样了,他们早早就约好,还手牵手地来跳月亮。”草原上的月亮升高了,大如玉盘,皓似明镜,触手可及。奶皮子一样的月色里,大家排起队列,男的把奶酒举过头顶,女的捧起哈达。然后,共同供月、拜月、敬月,祈愿祝福……
篝火点燃了,噼噼啪啪的声音分外响亮,蹿起的火苗像红袍少女腾空而起。大家围成月亮形的大圆圈,头顶圆月,面对草原,跳起来都很动情很疯狂。他们要跳出心中的爱和幸福、欢乐,所以男与女不时相互呼喊:“扎嘿扎,扎嘿扎……”“嘎嘿嘎,嘎嘿嘎……”我和哈先生都被邀去跳月亮,一下场就按捺不住满腔的激情,欢快的脚步仿佛朝着早晨和春天。我的舞伴是位回家过年的大学生,她叫利娜。
莫尔顶草原元宵之夜跳月亮实在是太独特太美妙,让人感动,没法忘记。前两天利娜来拜年,我问起跳月亮的事,她顿然兴奋,说如今有了现代的灯光、音响,鄂温克人跳得更喜气更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