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充满韵律的城市,它深深地隐藏,有时也大胆地彰显。你不仅要用上你的耳朵去聆听这一个雨的世界,还得用心去触摸上海的雨之韵。
雨,在上海很寻常,这时,便到处有着动听的节拍。
学校的教学楼边,铁门处,黑色门上的檐,把雨水一滴一滴地送到柱子上。柱子上流下华美而纯洁的痕迹,慢慢划过,水珠最终落到了地面上,绽开了,是雨在舞蹈。
四点刚过,操场上回荡着铃声。天空还在飘着雨,那笨重的大铁门“吱”地开了,涌进一个个彩色的波浪,那是等待孩子的家长和他们手中的伞。一把大伞握在一只手的手心,另一只手攥着一把小伞,有的手里还拿着一只小面包。“哗”,雨大了,打击着伞面,雨水一点点落下,散开。雨大,却柔,好似注入了稳定剂,好似加入了柔长的爱。孩子们笑着奔了出来,没有伞的双手盖住脑袋,跑向自己的父母,躲到伞下,父母连忙用手抹去他们身上的雨滴,递过那把手柄已握热的伞。有伞的孩子却不打伞,一头钻进雨里,听那雨声嗒嗒,看那雨丝细细,任自己被缓缓地打湿。还有一些孩子走出校门,急切地跑到自家的车前,拉开被雨水“洗礼”过的车门,一骨碌坐了进去,合上车门,一路呼啸而去,溅起一阵水花……热闹过后周围又是静谧。雨、人、情仿似升华了,不能不说是和谐美好的情景。
雨依然下着,听雨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