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不一样
前天下午记者费力挤进途经人民广场的49路公交车时,满满当当的车厢里大多是阿婆老伯。虽然拥挤闷热,但大家都在意犹未尽地谈论参观上海大剧院的感受。一位阿婆说:“跳跳舞唱唱歌和欣赏高雅艺术,感觉完全不同。一种是自娱自乐,一种是精神享受。进大剧院有神圣感,这在社区里唱歌跳舞是体验不出来的。”这番对高雅艺术和社区活动关系的朴素阐述,得到了同行者们的认可,也引起了记者的联想。确实,上海的社区活动遍地开花,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市民的文化生活。然而,剧场艺术呈现的是艺术家们的创意结晶,人们踊跃参观上海大剧院,看建筑并非主要目的,感受剧院的艺术氛围、体验曾经留下无数辉煌之夜的舞台、满足自己对崇高艺术美的向往,才是真实的深层原因。上海大剧院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社区活动无法替代的。
活动内容多
剧场在城市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东方艺术中心每月第一个星期六的免费开放日,至今已经连续坚持了6年,最初的一段时间,也出现过市民起早排队的火爆场面。而且,观众在参观东方艺术中心的同时,还可以享受票价低廉的市民音乐会,免费参加艺术讲座、艺术家互动、会员活动等项目。
以前,上海大剧院也经常结合名团来访、艺术课堂等,举办免费开放活动。这次开放日引起强烈反响后,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对记者说:“市民的需求,促使剧院拓展加强公共服务功能的思路。大修之后,上海大剧院将提供更多开放的机会,增设更多的艺术内容供市民体验。”
开放有好处
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历史不长,靠的是经常演出一流的节目产生吸引力。在上海,还有如逸夫舞台、上海音乐厅、兰心大戏院等一批历史悠久的剧院,如果能免费开放,将以各自深厚的文化积累,满足人们对艺术的向往。虽然免费开放将增加剧院的运营、维护成本,但剧院的影响力离不开观众人气。东方艺术中心在免费开放日基础上开展的会员募集制度,使得经常光顾这座剧院的会员已达2万多人,扩大基本观众群体和增加运营成本的得失,一目了然。更为重要的是,免费开放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分享文化的场所,客观上起到了公益亲民的社会效应,符合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获得政府的补贴支持,也将进一步激发剧场的运营活力。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