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中的精锐
俄《消息报》援引军方高层的话说,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所说的“全球化特种部队”实际是由俄军总参谋部和总参情报总局(格鲁乌)具体操作的“新战力”,其主体是特战司令部,拟下辖的兵力包括国防部直属的“谢涅日”特种作战中心,外加一支特种大队和两支飞行大队,其中“谢涅日”是骨干作战力量,特种大队和飞行大队则承担火力支援、人员物资输送等保障任务。
在这些部队中,“谢涅日”特种中心原本属于格鲁乌,2008年俄军“新面貌”改革实施后,格鲁乌严重“受伤”,所属特种大队中的两支被解散,其余转隶陆军。“谢涅日”虽划归俄军总参谋部管辖,但实际只听命于前任防长谢尔久科夫。目前该中心实力雄厚、装备精良,现任负责人亚历山大·米罗什尼琴科更是拥有“阿尔法”特种部队的指挥经验。
至于哪支特种大队会入选,外界猜测可能是驻坦波夫的中央战役战略司令部所属特种大队或南方战役战略司令部所属两支特种大队中的一支,上述部队均齐编满员,下辖防化、工程、通信和后勤分队。另外,两支飞行大队已经确定,分别是部署于托尔若克陆航飞训中心的直升机大队和部署在米加洛沃机场的伊尔-76运输机大队。
俄军消息人士透露,特战司令部的机构设置参照法国、英国和德国,个别战术环节则借鉴美军的经验。新组建的特战司令部主要将执行紧急作战任务,例如在他国领土解救人质、从冲突地区疏散本国民众、剿灭匪帮等。在发生大规模战争时,可遂行对敌方首脑的斩首行动,并可摧毁敌方战略设施。
俄最大的退伍特种兵社团——“阿尔法”国际联盟副主席阿列克谢·菲拉托夫说,俄军现有特种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执行侦察任务,而格拉西莫夫所说的“全球化特种部队”其实是可以单独解决局部战争的部队。他强调,新特种部队是一个强有力的拳头,不仅在俄罗斯境内,而且在境外行动,配合其他部队的支持,可对盘踞在阿富汗或其他“失败国家”的敌对集团中枢实行“斩首”。
新部队 新思维
俄罗斯《独立报》表示,俄军筹建“全球化特种部队”的想法酝酿已久,早在2002年第二次车臣战争大局初定后,总结经验教训的俄军总参谋部就正式提出特种作战理论,并提出效仿美国组建运输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等职能司令部的范例,成立专门的特种部队司令部,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2012年10月,俄总参谋部和格鲁乌向时任国防部长的谢尔久科夫提交组建特战司令部的建议方案,但没有获得批准。外界称,如今格拉西莫夫敢于公开组建新部队及相关司令部的动向,显示出他的思路得到了新任防长绍伊古的认可。
据悉,俄军总参谋部组建专门的“全球化特种部队”,有可能将目前分散编入俄陆军各摩步旅的小编制特种部队集中使用,而这些小编制特种部队也希望能“从地方收归中央”,从而获得待遇、训练和装备方面的优待。
专家指出,以往处于分散状态的俄军特种部队也许可以在战时消灭某个敌方战术目标,但现代战争对特种部队的要求已不是那么简单,它往往带有“小三军”特色,即具备齐全的海、陆、空尖端作战器材;能在传统军种的协助下实施快速机动;能对稍纵即逝的目标进行“闪电突袭”。对俄武装力量来说,组建“全球化特种部队”可能比换装新式坦克、歼击机更重要,标志着俄军事战略更加具有延伸性,即不仅要保护本国领土和主权,还要保护本国的海外利益,从有形的领土、主权维护到境外反俄势力的“去威胁化”。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后,俄政府已对《国防法》作出修订,将出兵境外的事由从以前的三个(反击侵略行为、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执行维和行动)增至七个,新增事由包括俄部署境外的武装力量遭遇攻击、反击及制止针对别国的侵略行为、保护境外俄公民、打击海盗,保障本国船舶通行安全。
如果俄“全球化特种部队”正式组建,它势必成为俄在境外捍卫国家利益的主要突击作战力量。“阿尔法”国际联盟主席孔恰罗夫和俄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都认为,特种部队可在从冲突地区撤侨行动中发挥独特作用,“目前中东局势难以预测,武力冲突已造成大量伤亡,国际社会亦无法有效制止。在这种情况下,俄公民可能受到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组建新特种部队是正确决策”。 黄山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