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1950年11月末,10余万志愿军将士伏击美陆战第1师和“北极熊团”——~~~
1950年11月末,10余万志愿军将士伏击美陆战第1师和“北极熊团”——~~~
     
2013年03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1950年11月末,10余万志愿军将士伏击美陆战第1师和“北极熊团”——
长津湖血战:朝鲜战争中的极寒搏杀
封昕
■ 长津湖战役前志愿军誓师出战,当时气温零下30摄氏度,但官兵仅穿单衣
  前些天,全国政协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在政协小组会上发言,说准备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之战搬上银幕。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1950年11月,中美两支王牌部队在此展开了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此战之后,美军被赶出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地区,朝鲜战争的局势发生扭转。

  作战背景

  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判断,入朝中国军队总兵力不过三、四万人,因此决定发起“总攻势”,以美第8集团军在西,第10军在东,发动钳形攻势,向鸭绿江推进,试图一举消灭朝鲜境内的志愿军和人民军。

  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兵力多达55.3万人,其中地面部队42.3万人。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又1个团,共约23万人,装备和火力都处于弱势,迫切需要二线部队跟进,因此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共15万人)的入朝参战时间被大幅提前。由于战事紧急,第9兵团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接到了直接入朝的命令,可是原定在辽阳、沈阳换冬装的十几万将士还穿着单薄的衣裤。虽然东北军区紧急调拨了库存的5万件大衣、棉鞋给第9兵团使用,东北边防部队的干部战士也脱下衣帽送给第9兵团战士,可这么一点临时调拨的衣帽,也有很多没能来得及送上火车。

  作战经过

  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第9兵团的3个军悄悄渡过鸭绿江,随即仓促投入了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东线战场。

  遭遇50年最冷冬天

  1950年恰逢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第9兵团每个班十几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余人。

  虽然遭遇极度酷寒,第9兵团仍按预定部署,向长津湖地区开进。部队严格执行隐蔽要求,夜行晓宿,严密伪装,悄然进入战区,联合国军虽然每天都派出飞机对该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却丝毫没有发现第9兵团的行动踪迹。战后,联合国军将第9兵团这一隐蔽开进称为“奇迹”!

  事实上,极寒天气给第9兵团的行军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隐藏10多万人的行踪,第9兵团的两个军在没有卡车的情况下,穿过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由于地面太滑,一些驮运火炮和弹药的马匹甚至不肯走上悬崖边积雪覆盖的小路,战士们不得不将围巾盖在悬崖边的冰雪上,用这方法使马匹通过。极端寒冷和补给严重不足,导致第9兵团在发起第二次战役时(11月25日)仍没能进入位置,指挥部不得不批准第9兵团延期2天。

  伏击美军 分割包围

  11月27日傍晚,第9兵团的10万大军已经隐藏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之中——20军位于长津湖西侧;27军位于长津湖北部和东北部。按计划,他们将伏击美军陆战第1师两个团和美步兵第7师第31团,然后围攻美军设在下碣隅里的供给基地,最后在下碣隅里至兴南的“长隘路”通道上展开围追堵截。

  11月27日夜,美军陆战第1师和美步兵第7师正沿着山间小路行进,队伍蜿蜒50公里。突然,山林中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第9兵团的20军、27军发起猛攻。到第二天早上,美步兵第7师和陆战第1师被分割成5个部分。

  分割包围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消灭被围之敌却艰难无比。作为“美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美军陆战第1师表现出优良的应变能力,他们用坦克在三处主要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当时志愿军每个团只有8、9门火箭筒,没有大炮,迫击炮也受到严寒影响,很多炮弹成了哑弹,仅靠步兵很难冲破坦克防卫圈。

  另一方面,美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境况也不容乐观。他们被志愿军优势兵力分割包围,且同样受到严寒的影响。接战仅一天,见势不妙的麦克阿瑟就命令他们向南突围。在大批飞机的掩护下,美军企图先聚集到下碣隅里,再往南逃。整个28日,美军都在设法打通各部阵地。

  拉锯战持续14昼夜

  在柳潭里经下碣隅里到新兴里60多公里崎岖公路的两侧,中美双方的士兵死打硬拼了整整14个昼夜。每个白天,美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冲锋突围,志愿军则在公路两侧的高地上层层设防,顽强阻击。夜幕降临后,在照明弹的清白色光亮里,成群的志愿军战士顶着敌人密集的弹雨,把子弹、手榴弹投入敌人的防御圈。

  战斗进入拉锯态势。美军指挥官海洛德·摩尔豪森觉得,“战斗似乎每天都在重复:白天进攻,晚上撤退。白天上山,晚上下山。但是,弹药越打越少,志愿军的部队越打越多。”不过,志愿军的情况也并不如摩尔豪森看到的那么乐观。在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的人员伤亡非常大,一些部队甚至打光了弹药。战士们每天只能得到一半的食物,而且因低温冻伤大量减员。

  全歼美“北极熊团”

  面对装备和补给方面的巨大差距,第9兵团决定改变打法,先集中力量啃掉美军步兵第7师第31团。这支美军部队因曾参加对苏俄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团旗上有北极熊的图样。

  11月30日,志愿军27军集中2个师5个团的兵力,并使用全军所有炮兵,围攻新兴里的“北极熊团”。志愿军战士从四个方向蜂拥冲向美军坦克防御圈。虽然前面冲锋的战士伤亡不小,但后面的战士利用敌人坦克炮塔转向的间隙,成功冲进美军防御圈。突破美军环形阵地外围防线后,志愿军突入美军团指挥所和炮阵地,乱枪击毙了团长麦克莱恩上校。代理团长费斯中校在下达了分散突围的命令后,也被手榴弹炸死,“北极熊团”崩溃。

  三次炸桥 三次修复

  在“北极熊团”覆灭之时,第20军仍然包围着美陆战第1师,等待第26军的增援。然而,第26军一直陷在山区的风雪中,行军极端困难。直到美陆战第1师于12月1日突破包围时,第26军仍未赶到战场。

  第9兵团总部随即命令第20军:追击美陆战第1师,缠住他们,为第26军争取时间。在随后的3天里,美陆战第1师第5团和第7团遭到层层截杀,伤亡1500多人。12月4日,这些美军终于走完22公里,撤回到下碣隅里的供给基地,平均1小时只能走300米。5日,美第10集团军军长阿尔蒙德向守在下碣隅里的美军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6日清晨,美军焚毁基地中的大批物资后,开始大撤退。

  古土里的水门桥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志愿军20军曾于12月1日和4日两次炸掉这座桥,可每次都被美军工兵修复。志愿军干脆把桥基也炸掉了,但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的桥梁。12月12日,美陆战第1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3步兵师汇合。美军的两个师继续向南撤退,一直到达东海岸的咸兴市。24日,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长津湖战役结束。

  作战评价

  据美国公布的资料,这场战役中,美军伤亡7000多人,其中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为7300人。志愿军在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并经历了我军史上最严重的冻伤减员现象。

  战后,中美双方战史都对本方的作战行动大加褒扬。第9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在战略态势上取得了胜利。志愿军总部向第9兵团发出贺电:“你们在冰天雪地、粮弹运输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与敌苦战一月余,终于熬过困难,打败了美国侵略军陆战1师及第7师,收复了许多重要城镇,取得了很大胜利。这种坚强的战斗意志与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全军学习。”

  而美陆战第1师也把长津湖作战视为其骄傲的资本,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

  封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10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科教卫新闻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彩票看点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4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5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长津湖血战:朝鲜战争中的极寒搏杀
科孚海峡事件险些引爆东西方“热战”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3长津湖血战:朝鲜战争中的极寒搏杀 2013-03-14 2 2013年03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