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上海地产,激情燃烧。赵汉忠、周忻、卢铿、丁长峰、夏松华、陈穗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地产人物。
还记得那时的保利初入上海,十二橡树庄园一下子开放六七套样板别墅令人叹为观止,从此上海地产有个“陈冬桔”;还记得那时农工商一马当先,请来刘翔代言,苏堤春晓名苑的风头无人匹敌;还记得丁祖昱操盘百万大盘安亭新镇时的气度与坚韧;还记得三湘四季花城如何撬动、引爆松江新城的执着与智慧。
那时的楼市、产品,百花齐放,生机盎然。同样是上海置业、同样是薛建明、同样是香岛品牌,当时的绿洲香岛比今天的香岛原墅,岂止热销那么简单——“要提精装,必提香岛。”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上海地产不好玩了”。
今天的上海地产,除了星河湾式的奢华,哪里还能看到佘山三号那充满创意充满诱惑的生活情境?除了跨界营销的名头和派头,还有多少楼盘像佘山三号那样对于“小独栋”鲜明的产品主张与生动的产品演绎?
今天的上海地产,除了汤臣一品般的房价,哪里还能看到当时的海上海对于城市营造的理想与坚守?那时的上实、城开、中星,给人印象中不仅只是造房子、卖房子的开发商。
今天的上海地产,不只产品贫乏,思想更是贫乏;不仅名企品牌缺位,敢于担当勇于领跑的名人名家更是缺位。
一轮又一轮的楼市调控,悄悄地改变了上海地产,变得更功利更势利。上海的房价更高了,但品质却未能同步提升;开发商更会卖房子了,但令人尊敬的企业家却逐渐隐身了;楼市专家、声音、渠道也越来越多了,但真正的掷地有声,又有几许?
疲于应付,怠于创新,七年前的惊奇与渴望,荡然无存。
2013,上海地产谁能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