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有啥用
朱光
  朱光

  去看望一位师长。这位师长如今在众多江湖大佬合资的基金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可谓呼风唤雨。但是,他最大的心病是儿子,金融读得好好的,忽然文艺激情迸发,去艺术院校辅修了导演课程,准备今后冲击奥斯卡。董事总经理反对儿子从艺也不是没有道理。当然,中国不乏男性艺术家,可是与男性企业家或者文艺男青年相比,张艺谋、冯小刚当然是凤毛麟角。风投都是数学家,凡事看百分比。因此,他让我这个与文艺圈沾边的人,好好劝劝他儿子,别走文艺道路。简言之,告诉小子,文艺有毛用!

  我不由得想起在去年冬天,在北京看朋友排戏的凄风苦雨。北京隆福寺曾经热闹一时,却因一次失火而破败萧条。3月的某一个深夜,随朋友来到隆福寺后的一条深深的小巷,为的是去小巷尽头的东宫剧场看舞台剧《小王子》的彩排。

  小巷不过5米宽,两旁鳞次栉比的是以往生龙活虎的店家,如今家家拉上了卷帘门,门后的屋子还都是铁皮做的。在月黑风高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之际,两旁铁皮屋被狂风吹得苍啷啷响,还有几块锈蚀的大铁皮就耷拉在屋顶下,仿佛随时会被吹跑。卷帘门“况且况且”地撞击着,发出刀剑离鞘的声响,眼见着它们被狂风扭曲。整条小巷里的风,形成一股“剑气”,直逼后脖颈。我一个人走在其中,脑子里立刻呈现出电影《功夫》里的场景,两位杀手排行榜第二的瞎子,戴着礼帽,穿着长衫,留着长甲,把两人合奏的超大古琴架在腿上,弹拨出的音浪里暗藏刀枪无数。我生怕回头就看见骷髅兵从“剑气”里杀将出来,只有紧紧攥着围住后脖颈的围巾,把巷尾东宫剧场的灯光,视作“小桔灯”拼命赶路。走进第一次来到的东宫剧场,发现小巷通往的入口处原来是后台——满地的木屑,明显是刚制作完舞美装置的残局。

  走过铺满木屑和刨花的后台,从侧幕钻出来,下台后入观众席,这才算是抵达目的地。彩排的意思是——该剧在明晚上演前的最后一次“演习”,就好比“模拟考试”。只见穿着大袍子、扮演国王的演员突然站起来“罢工”。他要演的国王的身高只有常人的一半,所以坐在一个有四个轮子的小板凳上,外罩个大袍子掩盖其移动方式。可是恼人的是,轮子老是压着袍子,让他趔趄不已。那可怎么办?人群里冒出一个能解决技术难题但颇有些恶作剧的建议:“让他整场都练矮子功呗,累死他哈!”扮演玫瑰花的姑娘服装也出了问题。导演看着她的裙子质疑道:“这不是玫瑰的颜色,是牡丹!服装,服装在哪儿啊?”服装助理上来解释:“要不,我们直接上网买一件玫瑰色的裙子?”“哦,不对,今天是周六,卖家没法发货……我们是明天,首演,对吧?”“那,只好明天一早去秀水买一件!”……

  是的,亲,我看的确实是彩排。

  我之所以只看这台戏的彩排是因为第二晚必须去看另一台据传要被停演的话剧的最后一场。在这最后一晚,从演员到观众都知道命运已无可逆转,以“回光返照”的饱满状态入戏或看戏。每一个人心里,都五味杂陈……

  这就是文艺青年中的文艺青年——30岁左右依然驻守在舞台剧的艺术工作者的工作常态。

  听罢,董事总经理眼珠一转,要不,你带我儿子去北京做一趟“舞台幕后之旅”,就让他看看“真相”,怎么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军界瞭望周刊
   第A11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A1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A1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连载
   第A17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18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19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0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1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2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3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4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何夕再见星汉灿烂
腌笃鲜
文艺有啥用
春消息
清明断想
三言两语记
十日谈
穿越烽火爱上他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文艺有啥用 2013-04-04 2 2013年04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