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鞋
  章慧敏

  朋友送我一双北京“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她对我说:“别小看了这双布鞋哦,它可是用了90多道手工工序才制成的呢,保你穿着舒服。”

  我们这代人年轻时都穿过这种方口布鞋,我也学做过:把一摞旧布铺平后先是勾勒出鞋样,然后一针一线地在厚厚的布堆上纳,为了鞋底的牢固扎实,咬牙切齿地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往往一只鞋底要纳好几天呢。鞋底完成后,鞋面也是自己做的,先是用厚糨糊一层又一层地刮在黑色的斜纹布上浆硬,等到干了后还要在鞋面四周滚上边。不过,最后那一道绱鞋的工序我无法完成,得出点钱请弄堂口的老皮匠帮忙了,他有专门的工具,用一把带钩的锥子,上上下下地把鞋底和鞋面绱在一起,不出半小时,一双布鞋就做成了。这时,只要在新鞋上再喷上些水,楦上几小时便大功告成了。

  老皮匠坐在小板凳上一面绱鞋,一面摇头,他嫌我纳的鞋底软扑扑的不得力,他说:做鞋必须三道弯:腰弯、脖子弯、腿弯,这样才能用得上劲,所以,做皮匠的没几个挺得直腰背的。他还说,做鞋看似简单,实在是一针一线皆有章法……

  现在想来,老皮匠当年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这“章法”造就了“内联升”以及上海“小花园”等一些百年鞋店长久不衰的信誉:一双千层底布鞋90多道工序难道不是它们的精气神吗?这是技与艺的融合啊,难怪它们的名气至今还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 

  的确,凡是称得上百年老店的,都有值得称道的故事,那些往事也可谓引人入胜。就说“内联升”的声名之所以传遍大江南北,它的骄傲就在于当初专为朝廷命官、民国名士定制舒适的朝靴和布鞋。正是这百年不变的舒适,使得今天越来越多渴望回归自然的国人重又拾起了昨天的记忆,穿千层底布鞋的多了,大家要的就是这份舒适。

  不久前我去上海展览中心参观“名品展销会”,络绎不绝的人流追索国货的热情实在是在释放怀旧的情结哟。我欣喜地看到,那些早年被推崇的百雀羚霜、梅林牌罐头等上海老字号产品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新时代中求新求变。

  我舍不得把朋友送的千层底布鞋穿上脚,我想,等自己哪一天去北京买一双后再穿也不迟。在我眼里,珍藏一双千层底布鞋,如同收藏的是百年人文的记忆。从这个角度看,老店的兴衰如同做人的成败,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店正在重振雄风,他们用心庇护和传承民族的文化内涵,我深信,时光越久,老百姓心目中的国货便越加历久弥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连载
   第A17版:康健园
   第A18版:康复/康健园
   第A19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A20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A21版:运动汇
   第A2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A23版:运动汇/体坛逸事
   第A24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玫瑰与狐狸
儿子的噩梦
有惊无险韩国游
法庭没有“罪犯”席
续“过”谈字
中国鞋
今宵灯谜
古韵(剪纸)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中国鞋 2013-04-29 2 2013年04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