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书法家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翁方纲,精研书法,成就甚高,世称“翁、刘、梁、王”。清吴修《昭代尺牍小传》评王文治曰:“梦楼书秀逸天成,得董华亭神髓……”《听松庐诗话》则评曰:“梦楼太守,风流倜傥,书如其人。”可见秀逸天成,风流倜傥,乃王文治书法特色。而笔者所见的王文治行书临古册,则为其中年稍后之作,柔中寓刚,风神独具,颇可珍也。
王文治临古册(局部见图),纸本,24页,每页纵25厘米,横21厘米。扉页4页,民国书家曾熙以篆书题曰:“梦楼遗墨,壬戌二月朔又三日,雪后寒气更深,展览梦楼先生册子,因题其耑。曾熙。”时年为1922年,距王文治书已过135年了。
王文治临历代名家书册,计临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诸大书家。虽曰临书,却颇多己意,正如梁同书所言:“遇古人碑版墨迹,辄心领而神契之,落笔自有会悟,斤斤临摹,已落二义矣。”此最后二开临董其昌书,文曰:“书家至唐初,欧禇辈出,精采神气,一洗羲献父子面目,东晋规格殆不可复,然杨少师已加人一等矣。其昌。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赏山阴,至今虽向昭陵朽,刻石犹能值万金。乾隆丁未花朝日,梦楼王文治临。”时年为1787年,王文治58岁,为其精力充沛,书艺成熟之时。
此王文治书册,运笔流畅,结体稳健,起承转合,势完意足。贵能参诸家之长,而成一家之法。其中“书、洗、献、翰、鹅”等字的茂密、“初、父、少、不”等字的轻灵,对比颇为强烈。此书骨格劲健,笔多侧势,旨在点划间融入张即之法,意在清秀中增刚健之气。
王文治服膺董其昌,终生取法,偶得董书“快雨堂”旧匾,即悬之斋内,于是忘寒暑,穷昼夜,为书自娱于其间。王文治晚年悟道,旁及禅悦,书亦逾归于平淡,年73岁时,端坐而卒矣!
此王文治临书册为曾熙题签,题跋。曾熙(1861-1930),初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瓶斋,晚号农髯,湖南衡阳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主讲石鼓书院,为著名书画家。其书得夏承碑及张黑女神髓,晚年工画,擅山水、松石。与李瑞清情谊至笃,交谊二十余载,并称“曾李”。曾之居曰“游天戏海室”,李之室曰“玉梅花庵”,曾称曾农髯,李称李梅庵,曾、李门生遍天下,书画大师张大千亦列二老门下。李先期而故,曾哭之恸。暮年为诗为书,洗涤凡格,以陶渊明乐天安命之旨,而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