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辰山植物园举行的“新民晚报首届国际兰展”已经结束,“兰之友”大有依依惜别之态,科研活动、学术讨论、摄影比赛和书画展览无日无之。
据沪上地方史志专家谈本地兰展并非始于今日,民国初年老城隍庙内园即有一年一度的“兰花会”。唐诗有“兰生霁后日;花发夜来风”(钱起)之句,清明过了,春雨初晴,城乡老少男女成群结队:“上老庙看兰花去”。江南以兰为香祖,赏花如祭祖,文化娱乐盛事风雅莫过于此也。
兰香幽远,园门未开,清香已洋溢园外,馥郁袭人,令人陶醉。入园则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谁也无法一一近前观赏。
花会每年陈列各地兰蕙名种约五六千盆,高峰时近万盆。名品有仙霞雪、夕阳红、碧玉黄殿诸、春黄秋紫……中有一梗十五六花、二十花,四季开花的绝色奇葩,花色花形诡异,世所罕见。
兰花会展期,仅半个月左右。当时育花容易护花难,种花一年,赏花不足一月。会上观众如织,汗气蒸薰,十日之后花事阑珊,几乎香消玉殒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犹见鸳鸯蝴蝶派前辈老作家“钏影楼主”包天笑、“紫罗兰庵主”周瘦鹃,“纸帐铜瓶里主”郑逸梅等先生笔记中描写内园(今豫园之一部分)兰花会盛况,如今恐已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