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大沉雄的汉画像砖
丹青 小乔
■ 车马出行
■双蛇
■龙
■羊
  “强悍的艺术——青岛崇汉轩汉画像拓片精品展”于近日在浦东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推广中心举行。展览展出12块汉画像砖实物以及精品拓片150张。展品主要来自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和汉画像砖收藏家。本次汉画像拓片精品展集中了河南、四川、山西、陕西、浙江等地汉画像砖及拓片精品。

  画像砖艺术兴起于秦汉,衰落于魏晋,基本上与汉代的历史相始终,是属于汉代这一特定时代的艺术门类。作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汉画像砖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取砖为材,图画天地,装饰古建筑物,形成了一个时代艺术形式的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汉画像石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衣食住行、农耕纺织的社会写真;也有仙人神祇、奇禽异兽的浪漫想象,鲁迅先生曾评价其为 “唯汉代艺术,博大沉雄”,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这次展出的拓片生动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乐舞百戏”、“鞞舞”、“人面蛇身”、“孔子与十二弟子”等,都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和未来世界的希冀。

  汉画像砖作为中华古文明的产物和载体,以无声的语言浓缩了汉代人的观念世界,倾诉着两千年前汉代人追求生命永恒的梦想。画像砖所特有的古朴细腻、雄厚洒脱的文化审美,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永恒的艺术观照意义。

  由于画像砖资源稀缺等因素,后人一般多从画像砖拓片上欣赏画像的魅力。从原砖上拓制而成的拓片,是一门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于一体的艺术门类。它不同于印刷、摄影及其他技术,是中国古代记录、复制、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一种科学手段。尤其是汉画拓片,由于各种原因,清代以前存世的极少,近代汉画像石、画像砖大都被国家定为一级文物,不允许随意传拓,比书法碑帖拓片更为鲜见,被专家视为“下真迹一等”文物。

  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的创始人张新宽先生是解放军某部原副师长。上世纪80年代,在部队帮助地方修公路时,他发现散落在民间的汉画像砖被农民用在砌牛棚、猪圈上,甚至砸碎了用来填坑筑路,令他痛心不已,便萌发了抢救和保护汉画像砖的意愿。从此他广取博收,经过30年的收藏,于2007年自费建起了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从而使我们今天能漫步在一块块画像砖和一张张精美的拓片之间,犹如置身在瑰丽的历史画卷之中。

  丹青 文  小乔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博大沉雄的汉画像砖
胡铁生书法“气势纵横”
五代·董源 《夏山图》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博大沉雄的汉画像砖 2013-05-11 2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