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逃离地球
董纯蕾
  董纯蕾

  “火星一号”招募“火星移民”的闹剧,终于快要收场了。最近的一则报道说,来自中国的过万名申请者中,完成缴费者不足百人。果真如此的话,或许在慨叹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的缺乏之余,该试着换个角度来审视这些抱有移居火星梦的地球人。或许,递一张申请表,不过是完成了人生的一个仪式,怀着对未知世界的满心好奇,也捺不住心中那个愈发强烈的逃离地球的愿望。申请便是一种表达与宣泄,至于实现与否,大概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现在的火星绝对和宜居地沾不上边。在地球上,最能感受火星表面之寒冷的地方,大概要数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了。听上月刚从南极凯旋的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孙波描述冰穹A那股子痛入骨里的极寒,据说在南极冰盖上顺利上个厕所也算一种奢侈的幸福,至少要掌握三个诀窍:一要忍;二要把握风向——小便顺风,大便逆风;三要快。尽管南极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一生必需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但是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联盟今年发布的统计数字,从2009年至今,每年前往南极旅游的人数鲜有增加,今明两年估计也是如此。地球之极尚且如此难以抵达和定居,何况火星?

  在高寒低氧的生命禁区,活着是一件要付出很多代价和努力的事,更别提离群索居于一个荒芜之地的孤独感了。这些逃离地球所要付出的代价,远比一笔申请费高昂得多的代价,你能忍受吗?或许尚来不及仔细思量技术上的可行性,每每念及这些代价,申请成为首批“火星移民”的地球人就很难不打退堂鼓了。

  逃离一个环境,是为了去往一个更好的环境。如若不然,与其慌张甚至荒唐地逃离,何不改善现在所处的环境?与神秘莫测、并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保障条件的火星相比,被人们抱怨为“又热又平又拥挤”的地球,总还充满可爱之处,总还不乏可改变、可改善的空间和余地,不是吗?

  至少,你可以少抽几口烟,少开几趟短途车,少给室内室外的环境制造一点PM2.5。至少,你可以走遍大江南北,甚至环游世界,兴之所至,咏几句古诗或写片字感言,只要不把“笔”划向文物古迹就好。何必要逃离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市场之窗
   第A2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健康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在国内“到此一游”同样丢人
逃离地球
“专业”之外
餐饮燃气隐患亟需“居民听证”
肥了谁?
从“他们的遭遇”到“大家的危机”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逃离地球 2013-05-28 2 2013年05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