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对环保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二审~~~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对环保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二审~~~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对环保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二审~~~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对环保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二审~~~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对环保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二审~~~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对环保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二审~~~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对环保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二审
环境污染信息公开首次写入法律
顾瑞珍 周婷玉 袁汝婷
  污染信息公开、环境公益诉讼……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审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拟首次规定多项制度。这些制度最终能否确立?能否对污染亮出利剑?对此,公众充满期待。

  信息公开能否揭开“污染面纱”?

  此次审议的环保法修正案草案专设“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一章,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

  草案还明确规定,有以下行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负责人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伪造或者指使伪造监测数据的;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不公开的;依法应当做出限期治理或者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将征收的排污费或者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造成严重后果的。

  抵制PX项目、反对核电站建设……全国多个地方发生环保群体性事件。有专家认为,政府的信息公开越模糊,公众参与度越低,遭遇的反抗力度就会越大。

  对此,草案增加了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征求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范徐丽泰表示,环境信息依法公开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她希望,环境监测数据最好依法“定期”公开,让百姓及时知道这个数字。

  “不仅仅是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后了解相关信息,在前期就要让公众参与到决策中,接受公众监督。”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表示。

  “按日计罚”能有多大震慑力?

  宁夏3家大型药企污染环境,10年未解决,环保部门罚单开到“手软”,仍管不住偷排偷放;松花江水污染造成150公里污染带,对污染者开出最高罚单100万元,然而治理污染却需投资100多亿元。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对污染者罚到顶就是100万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我国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环保法修正案草案增加规定:企业事业单位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北京大学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汪劲认为,“按日计罚”是个很大的突破,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这将有利于对环境损害的遏制,也有利于让环保执法硬起来。

  环境公益诉讼能否让受害者权益得到伸张?

  众多环境污染案件能进入诉讼程序的寥寥无几。个人提起诉讼,存在难度大、成本高、收集证据难等诸多“拦路虎”;民间组织因不是“利益相关方”而不能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导致受害者的环境权益得不到伸张。

  此次修法有望扭转这种现状。环保法修正案草案中特别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中华环保联合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环保联合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汪劲认为,法律指明某个组织作为公益诉讼的主体可能欠妥,但此次法律草案只是提供一个样板,为未来类似性质的公益团体给出方向。

  新华社记者 顾瑞珍 周婷玉 袁汝婷

  (据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聚焦·人物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市场之窗
   第B1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2版:健康/市场之窗
   第B13版:市场之窗/百货
   第B14版:地产资讯
   第B15版:地产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6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8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二手房资讯
   第B30版:广告/ 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2版:广告/新民楼市
环境污染信息公开首次写入法律
经适房成“悬心楼”
小城市将放开落户限制
湖南“豪华办公楼”超标部分被收回
原重大校长林建华就任浙大校长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3环境污染信息公开首次写入法律 2013-06-27 2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