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谋大国地位,日本扩张“多维情报群”
李大光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YS-11EB电子侦察机经常用于刺探周边邻国
  国防大学  李大光

  近年来,日本为谋求国际上的大国地位,越来越重视作为国家耳目、尖兵和参谋的情报系统,不断突出强化情报工作。6月7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赞成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日常化、制度化地向首相提供情报,提升首相应对外交和安全挑战的领导力。此前,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还公开表示,随着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诞生,日本政府将考虑培养谍报人员,令他们可以接触外国高官以获取情报。

  新机构强化首相掌控

  通常来说,情报工作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防止本国情报泄露的反间谍工作;另一种则是主动获得外国情报的“对外谍报”工作。二战之后,日本没有美国中情局那样的专门对外谍报机构,“对外谍报”工作主要由外交人员承担。而针对国内的情报收集工作则由警察和公安调查厅负责。为了给内阁提供情报支持,在内阁官房下设内阁情报调查室(简称“内调”),负责收集和分析与内阁施政相关的情报,并设有国内、国际、经济等多个部门。

  6月7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赞成设立由首相、内阁官房长官、外务大臣和防务大臣组成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以求提升首相办公室在应对外交和安全挑战方面的领导力。其工作方式是,在各主要政府机构设立情报联络官,日常化、制度化地向首相提供情报。一些媒体把该委员会定义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日本版”。此前,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还公开表示,随着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诞生,日本政府将考虑培养谍报人员,令他们能接触外国高官以获取情报。他透露,“(政府)正在就专业性、组织性的情报收集手段及体制形态等进行深入研究。”

  其实,日本原本就设有“安全保障会议”,由包含首相在内的9名内阁成员组成,负责讨论与国家防务相关的重要议题。而把“安全保障会议”改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安倍晋三的多年愿望。早在2007年,安倍首次出任首相时就向国会递交议案,建议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定期开会。不过,当时这个“为了4名内阁成员定期开会而设立新机构”的提案遭到在野党反对,不得不放弃。

  外界普遍认为,日本内阁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自民党所主张的修改防卫大纲的第一步,其根本目的是加强首相的一元化领导。

  “多维情报群”大扩张

  事实上,二战后很长一段时期,日本在情报工作上依附美国,由美国向其提供情报与情报分析成品。

  1952年4月在美国中情局的帮助下,日本成立了内阁情报调查室,直属内阁官房长官领导,并每周向首相提供情报。此外,它还负责配合美国在亚洲的情报活动,以及负责为首相起草一些文件。

  1952年,日本在法务省特别调查局的基础上成立了公安调查厅,成为法务省下属的主要反间谍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内监视和控制激进人士与团体;对外搜集反间谍情报,并负责监视外国侨民。

  冷战结束后,一些日本高官提出,情报机构和情报工作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1993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批准外务省成立国际情报局,其主要职责是通过驻外使馆和外交官,全面搜集驻在国的各方面情报。此外,国际情报局还与日本商社的驻外办事处互通情报,并为商社情报活动提供指导与帮助。

  在军事情报方面,日本效仿美军模式,逐步建立起以陆上自卫队为主的军事情报部队,包括通信情报部队、调查队、资料队、沿岸监视队和技术情报部队等,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也有负责情报工作的调查部和独立情报机构,依靠监听站、调查船、侦察机等搜集情报。1992年防卫厅设立情报委员会,下设情报企划小组委员会。1997年1月,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正式成立,并对自卫队所属情报机构进行改编,形成5个部(总务、计划、分析、图像、电波)和6个通信所,人员约1600名。至此,日本军事系统的情报活动有了统一的指挥机构。

  目前,日本已拥有一个庞大的“多维情报群”,政府(内阁情报调查室)、公安调查厅、外务省(国际情报局)、军事部门(防卫厅情报本部)和通商产业省均设有情报机构,日本民间也有较大规模的商社情报网。

  耗巨资建侦察卫星群

  随着太空侦察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日本在建设卫星情报收集能力方面也不遗余力。

  日本开发侦察卫星的计划始于1998年。当时,日本政府设想用2颗雷达侦察卫星和2颗光学侦察卫星组成“四星体系”,对地球上所有地点每天拍摄一次以上。

  2003年3月28日,日本使用H-ⅡA火箭将“光学1号”和“雷达1号”侦察卫星发射入轨,拉开了建设侦察卫星群的序幕。不过,同年11月29日,日本因“一箭双星”发射失败,损失一颗光学卫星和一颗雷达卫星。更糟糕的是没有备份卫星,无法在短期内继续发射。此后,日本又改变策略,不再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这使侦察卫星群的建设进度受到拖延。今年1月27日,日本成功发射“雷达4号”和“光学5号试验星”,终于完成体系建设。

  不过,除了“光学5号试验星”的分辨能力达到40厘米,日本其他侦察卫星仅能分辨地面约1米的物体,即仅能勉强识别汽车。相比之下,美国军事侦察卫星对地面目标的分辨能力达到10厘米,可判断目标地点有没有人,美国民用卫星的分辨能力也达到40厘米,可见日本侦察卫星的情报收集能力也很一般。此外,日本侦察卫星还存在超期服役等诸多问题,大小事故不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聚焦·人物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市场之窗
   第B1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2版:健康/市场之窗
   第B13版:市场之窗/百货
   第B14版:地产资讯
   第B15版:地产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6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8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二手房资讯
   第B30版:广告/ 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2版:广告/新民楼市
中俄特战精英联合训练 “合作-2013”成功落幕
高级军事顾问
导读
为谋大国地位,日本扩张“多维情报群”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B01为谋大国地位,日本扩张“多维情报群” 2013-06-27 2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