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浙江“快递哥”的新闻,欣慰之余,总有些不是滋味。如果没有快递哥的伸手相助,一条小生命可能就没有了。这当然是好事,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是足够的、满满的正能量。孩子坠落瞬间被众手托举的影像绝对可以让人心情为之激荡。
如果没有快递哥,这就将是出悲剧;有了快递哥,悲剧成了堂皇的正剧。正剧上演,感谢、褒扬快递哥自然是理所应当。可如果没有孩子坠落这件事,虽然生活看上去平淡无奇,但这平淡无奇恰恰才是生活的本相。
无独有偶,前两天上海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前天本报社会新闻版面报道:爷爷奶奶外出,将一岁半孙女留在家中,回家时发现孙女反锁房门。女孩哭得嗓子沙哑,大人在外面心急如焚,唯恐发生意外。这次的正能量是消防官兵传递的:消防员进入楼上人家再借助绳索爬进去,化险为夷。
这则新闻同样看得人心惊肉跳。还好悲剧没有真的上演,还好正剧替代了悲剧。然而,正剧发生虽然足以激荡人心、砥砺志气,悲剧发生却是万劫不复、一失足成千古恨。试想将孩子奉为掌上明珠的家庭,一旦孩子高空坠亡或出现意外,会遭受怎样的打击?
实际上,想最大程度杜绝意外发生,要付出的很少:监护人在任何情况下不让孩子脱离视线,因为孩子无法照料自己,他(她)的一切都在你眼中、手上,你不能粗心、不能麻痹;如果忘记这点,指望最终虚惊一场,需要的却很多:需要正好有别人在场,需要别人是能够施以援手的,需要及时的发觉……说到底,需要无法预测的运气。自己最重要的切身利益,不放在自己手上,却交到虚无的运气手中,这哪里是对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因此,不管是悲剧还是正剧,不管是心碎一场还是正能量充溢,我们都不要忘记剧中的主角之一:没有负起责任的监护人。他们在悲剧中痛心疾首、在正剧中感恩戴德,但他们在看到孩子清澈的眼神或者不再睁开的眼睑时,都应该感到惭愧。因为面对孩子,成人责无旁贷。
暑假马上来临,每年这时,孩子意外伤亡的新闻总会增多。我们不希望看到悲剧,我们最好也不要看到正剧。因为正剧中埋着悲剧的种子,我们不知道它何时会发芽生长,开出恶之花来……